“微度假”大有前景
作者 高舜礼
发表于 2025年4月

“微度假”,是近几年出现的旅游新现象,有人将其视作周末发生的旅游潮汐现象。“微”,是指花费时间少、集中在周末和小假期;“度假”,是指驻留在一地的旅游活动,而非奔跑式的观光游览。

“微度假”多出现在经济或旅游发达地方,如发达地区、都市圈、城市群的近郊;客源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出行半径一两个小时,也有少量乘坐飞机高铁的中远程旅客。

今年以来,笔者前往多地调研,对“微度假”有所观察,认为这是旅游向稍高阶段发展的现象,可谓大有前景,但仍存一些美中不足。

“微度假”目的地还需多元

度假区是以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康养、娱乐等多元化度假旅游服务为核心的功能集聚区。近些年,我国度假区发展出诸多主题和类型,度假区数量也增加不少,但与国外成熟的度假地相比,在度假产品和服务条件上仍显薄弱。

匈牙利巴拉顿湖周边就是很成熟的旅游度假带,湖南岸有150多家疗养院,北岸是历史悠久的疗养胜地,西岸有著名的黑维茨温泉湖和众多温泉疗养区,湖滨还有知名的蒂豪尼旅游小镇,众多的博物馆和生物站,湖面还有大量水上运动和比赛场地。我国目前尚缺乏此类成熟的度假地,部分度假区只是努力拼凑产业要素而勉强达标,游客即使来到度假区也很难满足度假需求。

许多“微度假”地在旅游要素配置上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趋利性,使得看似好赚钱的项目出现饱和,如民宿和精品酒店。这些项目的富余,必然出现住宿率下降,整体收益降低。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