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服遇上“花儿经济”
作者 孙晓萌
发表于 2025年4月

春日北京,花团锦簇。圆明园的山桃、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莲花池公园的晚樱次第绽放,伴随“赏花经济”的升温,汉服摄影师、妆造师们的日程表也如花期一样紧俏。“2月底,我的花期档期就全没了,有的顾客甚至是去年底约的我。”汉服妆造师阿南说。

工作中的桃子

“我还在调档期,采访还得等一下”“我今天化了5个顾客,太累了”……在多次和两位受访者对不上采访时间后,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花期汉服摄影的火热,“大家靠花期吃饭呢。”汉服摄影师桃子说。

瞄上“花儿经济”的年轻人

“95后”桃子入行时间并不长,但在某社交平台上已拥有近5万粉丝。2021年,彼时桃子刚辞职,意外地在汉服摄影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我喜欢汉服已经10年了,最初只是给自己、给朋友拍着玩,没想到慢慢有人愿意付费。”如今她已是北京排得上号的汉服摄影师之一,客单价不仅过千元,而且还在稳步上涨。

近期,桃子的档期与北京花期深度绑定,她每天拍2位客人,整个花期差不多能拍大几十位顾客。3月中旬,桃子发了条“花期档期全部订完”的朋友圈。“只能等‘掉落’档期了(因客人改期而突然出现的临时档期)。”桃子说。“挺辛苦的,拍一组客人从准备到结束要4小时,到家再修6小时的图。”

“北京花期比较短,花况变化大,比如这棵树昨天开得非常美,可能晚上大风一刮,景色就没了,这就要求摄影师非常了解北京各处的花况,随时调整拍摄计划。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