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边缘的村落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黔东南的薄雾,贵州肇兴侗寨悄然苏醒。伴随太阳升起,寨子里的五座鼓楼披上金色光晕,檐角的风铃发出阵阵清脆的声响。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们亦是文化的传承者,延续着古老的传统。
这里被誉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吊脚楼悬在溪水之上,鼓楼里藏着古老密码。一直以来,肇兴侗寨在对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生动诠释“古朴也时尚”的文化密码。在保护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侗寨“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跨越时空界限,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的光彩。
榫卯木构里的侗族智慧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怀抱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聚成河,穿寨而过。寨子目前建成核心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居民1200余户5200余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比高达98.5%,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这里承载着近千年的历史,曾在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列入国家文物局首批51个“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
近年来,肇兴侗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依托侗族大歌、刺绣、蜡染等民族特色文化,成为贵州省旅游的热门打卡目的地。数据显示,肇兴侗寨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63.4%,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游客37.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增长63.8%,村集体经济收入2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16万元。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