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揭秘老年人易跌倒的“隐形推手”
作者 薛玉梅
发表于 2025年4月

专家简介

薛玉梅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常务委员。长期深耕于心血管临床,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诊治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擅长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擅长起搏治疗各类缓慢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同步化治疗等。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小区的林荫道上,李大爷正如往常悠然地散步。猝不及防,他走路时一个踉跄,整个人向前摔倒在地。邻居迅速通知了李大爷的家人,并将他送往医院检查,好在并无大碍。在日常生活中,像李大爷这样的老年人跌倒事件屡见不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至少会跌倒1次,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上升至50%。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会认为老年人容易跌倒仅仅是因为年龄增长,从而忽略了跌倒背后潜藏的问题。

岁月流逝埋下的隐患

1.肌肉的悄然流失

肌肉作为人体运动与支撑的重要根基,随着年龄的增长悄然发生改变。从 30岁起,肌肉逐步踏上“衰退之旅”,肌肉量每年以1%—2%的速率流失。超过50岁,肌肉量的流失速度进一步加快,每年上升至3%。其中,股四头肌的萎缩尤为显著,这给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是人体最为强健的肌肉群之一,对于维持正常的行走、站立,以及上下楼梯等动作起着关键作用。当股四头肌萎缩时,老年人会感觉到起身困难。原本能轻而易举完成的动作,此时却变得异常艰难,常常需要借助双手的力量,甚至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行走时,步伐因肌肉萎缩变得不再稳健,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吃力,上下楼梯也成为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不仅要耗费更多力气,还会因腿部力量不足而踩空或绊倒,大大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2.前庭功能衰退导致的失控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的关键“调节员”,它宛如一个精密的陀螺仪,时刻敏锐地感知着身体的位置、运动状态及头部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大脑,以便大脑迅速调整身体姿势,维持平衡。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前庭系统中的耳石可能会出现脱落现象。当耳石脱落后,会在内耳的半规管内移动,进而刺激半规管内的感受器,引发眩晕症状。在行走过程中,老年人可能会突然感觉天旋地转,身体不受控制地摇晃,难以保持直线行走,甚至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这都是由前庭功能衰退引发的跌倒,往往防不胜防,给老年人的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