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之多。适老化改造,正日益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举。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征程中,欧美多国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开启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篇章。时至今日,适老化改造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极为普及。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2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老年人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工作。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然而,适老化改造绝非“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工程,而是一项需要因人而异、精准施策的细致工作。每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实际需求不同,这就注定了改造方案不能简单套用统一模板。唯有充分考量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设计,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让他们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全、舒适地享受晚年生活。
国外适老化改造,规模与成效显著
日本:细节之处,彰显人文关怀
日本作为老龄化程度极高的国家,在适老化改造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且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标准体系。以卫生间连续扶手为例,其直径精准设定为 3.2厘米。这一尺寸并非随意设定的,而是历经无数次测试与实践验证得出的。它既能让老年人轻松抓握,又不会因过粗或过细而产生不适感。扶手之间的间距严格控制在不超过80厘米,确保老年人在卫生间的任何位置,都能便捷地触碰到扶手,显著降低老年人在湿滑环境中不慎跌倒的风险。
除了卫生间扶手这一细节,日本在住宅的很多角落都巧妙融入适老化设计理念。在部分新建的老年公寓里,房间门宽特意加大,为轮椅的进出提供便利;插座位置也精心调整至更容易触及的高度。在养老机构中,智能设备的应用更是广泛。例如,智能床垫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心率、呼吸频率等关键生理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便会立即通知护理人员,为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德国: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德国的适老化改造充分借助了先进的科技力量,其中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系统尤为引人注目。该系统通过分析反射信号,能够精准监测人体的运动状态。当检测到人体从站立状态突然转变为跌倒状态时,会立即发出警报,其误报率低于 5%,可靠性极高。
在德国的一些住宅中,不仅安装了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系统,还配备了智能照明系统。当老年人在夜间起床时,灯光会自动亮起,并且亮度会根据老年人的行动速度和所处位置进行智能调节,避免因光线过强或过暗影响老年人行动。此外,住宅楼梯也经过特殊设计,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楼梯扶手的材质与形状也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抓握需求,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的行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