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青团时
作者 仲小肥
发表于 2025年4月

熏艾、踏青、备下春菜和青团,才算真正意义上走入了春天。

我十三四岁搬到上海居住,初次接触到江浙人在这段特定春光必食的“青团”。江南一带大多嗜甜,今朝走俏的腌笃鲜、蛋黄肉松馅的青团,老早是没有的。自小便忠于甜口的我,在青团里独爱红糖芝麻馅,每逢春分到清明的光景吃到它,便回想起少不知事时跟着大人们扫墓踏青的记忆。

那时,我对于祭祖礼拜的意义自是全然不懂,或许是被野外那股肆意生长的春气而吸引,欣欣然就跟着去了。草长莺飞的郊野,各种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时令野菜,承载着春季特有的生发之气,从地底冒尖钻了出来。

母亲向来要考考我,香椿、荠菜、蕨菜、苜蓿、艾草……看看能认出几种。这其中,艾草植株香气最为浓烈。摘回去交给巧手的外婆,细细捣碎,再紧紧攥去汁水,撇去艾叶的苦。随后掺上糯米粉,配上猪油和红糖芝麻,搓揉成团子。作为“打底”的艾草,能够去除身体因猫冬而积藏的浊气和倦怠,独有的草木清气也抵消了一些馅料的甜腻。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