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渔民识字记
作者 王蓓
发表于 2025年4月

望着面前签字本上自己亲手写上的、笔迹工整的名字,自信的笑容浮上良氏鹅的面庞。

良氏鹅是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的上岸渔民,也是雨山区“上岸渔民识字班”的学员。这个在长江上漂了半辈子的渔家女子,从没想过能上岸生活,更没想过会从“大字不识一个”到如今的“识文断字”。

2022年9月上旬,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到马鞍山市调研,看望上岸渔民代表“三姑娘”陈兰香。

“当她得知上岸渔民中还有很多人不识字,就和我约定要带领渔民识字脱盲,学习文化、拓展技能。”春节前,在位于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公司的“识字班”里,“三姑娘”陈兰香说,“在雨山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妇联的支持指导下,当年9月中旬识字班开班,截至目前,已开办5个学期,授课138课时。学员们从最初完全不识字,到现在能书写简单的汉字和自己的名字了。”

2024年年初,上岸渔民识字班举办2023年度宣讲表彰大会,良氏鹅不光作为优秀学员代表上台领奖,还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共计640元的“奖学金”。

说起几年来的生活,不善言辞的良氏鹅常常只能用满脸的笑容表达,但她反复念及的一点是,这一切的变化都源自“渔民上岸”。

渔民上岸

马鞍山市薛家洼位于长江东岸,因呈“凹”字状而得名,是天然避风港,也曾是渔民、渔船最为集中的地段。最多时有大小各类船只223条,渔民57户229人。其中,就有当时还名为“三姑娘”的陈兰香和良氏鹅。

伴随无度捕捞、水体污染,长江内鱼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为保护长江资源与生物多样性,2014年,马鞍山启动渔民上岸安居工程,逐步引导渔民上岸。

2019年,马鞍山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5月,“三姑娘”陈兰香一家响应政策号召,率先上了岸。其实,对于上岸以及上岸后怎么生活,渔民们心里都没底。

“过去船上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