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意图和故事的真假
这篇小说的作者万小川,是北师大创作与批评专业的研究生。这是我第二次阅读他的小说。作为他的创作导师,我对他的指导非常有限,这让我感到很惭愧。当然了,对于他的进步,我是感到欣慰的。
这篇小说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他对中缅边境普通人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的叙描。这种烟火气,既弥漫在人物活动的场所,又在人物的心头缭绕。它与我们在内地感受到的烟火气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有一种眩目的陌生化效果。为了表现这种烟火气,并通过这种烟火气表现地方特色,作者大量地使用了方言。与这种方言相映成趣的,是小说中也会出现港台流行歌曲。
在这篇小说中,方言的使用具有另外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即突出交流的困难。这种困难表现在中国同伙内部,表现在小说中的“我”与“老缅”之间,更表现在我与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塔塔之间。交流的困难,或者更进一步说不可能,意在突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