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世界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高等音乐教育何以成为可能,将它们应用于高等音乐教育是否能够提高效率, 具体运用的实践路径如何,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实现世界高等音乐教育的共振与创新中能否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基于这种思考,由泰国高等教育部与泰国玛希隆大学举办的2025 年曼谷“全球高等音乐教育峰会”于新年伊始在泰国玛希隆大学拉开帷幕。会议以“共振与革新”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AI 技术影响下的音乐教育如何在保留丰富的文化品质的同时适应21 世纪的挑战,强调传统在几代人中产生共鸣的效应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全球协作的革命性作用,探讨在全球音乐教育中实现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
会议由玛希隆大学索姆波普·普拉坦图拉鲁格、玛希隆大学音乐学院庞纳荣教授、泰国高等教育部素察·张·塔恩萨普女士作会议开幕仪式发言。索姆波普·普拉坦图拉鲁格在发言中强调,跨文化合作在促进各地区乃至世界音乐教育的相互理解与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将这次峰会作为一个平台,以此探索新的想法,分享经验并建立伙伴关系,塑造未来的音乐教育新目标。
庞纳荣指出,AI 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当下音乐教育带来新机遇与挑战。AI 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跨文化交流在音乐教育中促进文化平等、个性化学习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目前的世界音乐教育尚未出现将AI 等技术系统性运用于音乐课程的实践,而这可能就是当下以及未来世界高等音乐教育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塔恩萨普则呼吁, 以合作交流共建AI 技术时代下世界音乐教育的传统与创新相融合。她指出,音乐作为一种超越国界、超越传统、超越意识形态的世界语言,是连接人们、表达情感和激发创新的强大工具。今天的会议探讨音乐教育如何适应21 世纪的挑战,同时保留丰富的文化品质。一方面,我们必须确保音乐、教育的传统和价值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可能会采取革命性的方法,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和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为未来的世界音乐教育做好准备。开幕式后,会议从大会交流与学术研讨两个板块展开。
一、大会交流
大会交流环节, 由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大卫·路德维希(David&Ludwig)博士、意大利科森扎音乐学院伊默里奥教授(Emanuele&Cardi)与西蒙特教授(Gonzalez&Simonet)、香港演艺学院院长山德拉(Inaki9Sandoval)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岩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夏雄军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杨和平教授以及来自泰国东方大学、玛希隆大学、清迈大学和中国西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延边大学、宁波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们参与发言。
路德维希在小组交流环节对茱莉亚音乐学院的舞蹈、戏剧与音乐三个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国家交流项目中的招生细节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并且对中国分校天津茱莉亚学院进行介绍,指出天津分校建立的初衷即为推动音乐教育全球化。音乐教育全球化应当是未来音乐教育的趋势,因此他呼吁世界范围内的音乐院校需要在未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伊默里奥与西蒙特对本校的专业设置与国际合作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指出科森扎音乐学院是一所注重国际交流与发展的音乐学府。两位教授详细说明了学院所属欧盟苏格拉底- 伊拉斯谟交换生计划, 对目前与包括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等音乐学院、西班牙塞维利亚高等音乐学院、西班牙赫罗娜大学、爱尔兰皇家音乐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等39 所外国大学所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并提出在东亚地区发展国家交流的规划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