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资源整体回收率仅50%多,这个数据着实令人感到震惊,因为它意味着煤炭资源浪费的总量接近产出的总量。当前,储量不多的焦煤、无烟煤等优质战略性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保供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如何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这些战略性煤炭资源?如何提升煤炭资源的回收率?作为山西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矿山岩层控制及灾害防控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煤基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冯国瑞深感责任重大,他凭借一腔凌云志,直面难题,勇攀科技高峰,为遗留煤炭资源(下简称“遗煤”)开采打造出一片璀璨星空。
将需求作追求 深耕科研领域
持续学习、深耕科研,将所学知识贡献到能源重化工基地,更好地回报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这颗学业有成、报效祖国的种子早在求学时便已深埋冯国瑞的心底。
在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就读期间,冯国瑞逐渐认识到:煤炭作为工业的食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期粗放掠夺式的开采导致我国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并不高,有很多做法严重超出了生态环境的容量。出于历史、地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矿区采优弃劣、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采肥弃瘦,导致存在大量的遗煤及废弃空间,资源浪费巨大,生态环境破坏明显。焦煤、无烟煤等世界性稀缺优质煤炭资源更是如此,一方面是极其有限、即将殆尽的资源储量,一方面是没有科学规划的无序浪费。“这个现状难道不能改变?长此以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繁荣兴旺与现代化坚强保障如何兜底?”冯国瑞心想。
在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驱动下,冯国瑞1999年本科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在本校读研深造,师从康立勋教授,攻读采矿工程硕士学位。
自冯国瑞读研以来,康立勋教授立足山西遗煤这一难题,确定了“遗煤开采覆岩面接触块体结构研究”的方向,正式引领冯国瑞走上了煤炭科研的道路。

2005年,冯国瑞在康立勋教授的带领下攻关西山煤电集团白家庄煤矿残采区上覆蹬空6号煤层开采技术。他在攻关初期就遇到了煤层开采可行性难以判别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