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叙事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
作者 李根柱
发表于 2025年4月

叙事能力的重要性

叙事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等方式,有条理地讲述或呈现事件、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叙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语言表达

叙事是语言运用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讲述故事,分享经历,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语言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传达情感,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元,充满感染力。

增强思维能力

叙事需要学生对事件进行逻辑梳理、情感分析和价值判断,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叙事,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叙事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

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叙事能力。例如,在教授《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课文内容生动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叙事技巧。

贴近生活,打造生活课堂

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教师可以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过春节的情景,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