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根”
作者 王垚
发表于 2025年4月

引导阅读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业压力大、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深化理解、提升素养。

比如,在《爬山虎的脚》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学习工具和预习单掌握生字词,总结文本主要内容。在预习单中,教师提出问题:“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是如何进行攀爬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有重点地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爬山虎,介绍爬山虎的外形、生长习性等,促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通过放大功能,教师让学生观察爬山虎脚的构造,并据此制作爬山虎脚的模型,总结攀爬的原理。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发现爬山虎脚的秘密。在课堂延伸环节,教师让学生走出校园,寻找爬山虎的影子,探索爬山虎的生长规律,并请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发言,这有助于锻炼语言能力,加深知识印象。

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泼,想象力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情境化教学等方式增添教学趣味性,增强课堂吸引力。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