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五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发布
发表于 2025年4月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智库之一,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凭借其独特的观察力和专业视角,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为挖掘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创新技术,自2001年开始了“十大突破性技术”的评选。在这份评选里,关注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技术进展,更希望发掘那些具有变革性潜力的科技突破。

在新发现频频登上头条、各大科技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要判断哪些突破能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殊为不易。正因如此,该刊每年都会精心编制这份榜单。尽管无法预见未来,但期待这些入选技术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塑造并影响世界。

以下是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最新重大进展。

小语言模型

重大意义:大语言模型释放了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而现在是小模型高效应用的时代。

主要参与者:AI2、Anthropic.谷歌、Meta、微软、OpenAI

成熟期:现在

不可否认,在人工智能领域,模型的规模至关重要。2020年OpenAI推出的GPT-3,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语言模型。它的问世,直接推动了人工智能性能的飞跃,并引发了一场以更大规模为向导的技术浪潮。正如OpenAI研究科学家诺姆·布朗在2024年10月TEDAI旧金山会议上所说:“过去五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进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规模。”

然而,随着高端模型的边际收益逐渐减小,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小规模”实现“大突破”。在某些任务中,专注于特定数据集的小模型,性能可以媲美甚至超越更大的模型。这对希望在有限领域部署人工智能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如果你的需求是重复性较高的特定请求,那么并不需要整个互联网的数据来训练模型。

如今,大多数科技巨头都推出了其旗舰模型的小型版本。例如,OpenAI提供了GPT-40和GPT-40 mini,谷歌DeepMind发布了Gemlni Ultra和Gemini Nano,Anthropic的Claude 3分为大型的Opus、中型的Sonnet和小型的Haiku。此外,微软也在积极开发一系列名为Phi的小语言模型。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也开始提供小模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Writer声称,其最新语言模型在许多关键指标上的表现与顶级大模型不相上下,而其参数量仅为后者的1/20。这种效率优势让小模型的训练和运行速度更快,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经济的选择。同时,这对环境也是一大福音:小模型所需的计算资源显著减少,因而能耗更低。

除此之外,小模型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它们可以直接在我们的设备上运行,无需依赖云端请求。小型化,正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

薇拉·鲁宾天文台

重大意义:这座巨型望远镜配备了史上最大的天文数码相机,旨在快速、高效地拍摄大量照片,并持久保存。

主要参与者: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成熟期:6个月后

当你仰望夜空时,不妨思考一下以下事实:我们能看到的物质仅占宇宙的约5%。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和暗物质构成了剩余的95%,但这些神秘物质究竟是什么?为了揭开这一谜团,以及其他宇宙未解之谜,一台以美国天文学家薇拉·鲁宾的名字命名的巨型望远镜将在智利开展探索。维拉·鲁宾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观察到,在几十个螺旋星系的外部区域,恒星的运动速度比预期的更快。她的计算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重要证据——一种我们无法直接观测但显然影响恒星轨迹和宇宙结构的物质。

薇拉·鲁宾天文台将以更高的精度继续这一研究。它由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运营,并将配备天文学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数码相机。其首个任务是完成“时空遗产巡天”。天文学家将把这台巨型镜头对准南半球的星空,连续十年重复拍摄同一片天空区域。

到任务结束时,这台3.2亿像素的相机预计将记录200亿个星系,收集多达60PB的数据——当前美国国会图书馆存储量的三倍。通过使用专门的算法和超级计算机,这些图像将被整合为一个时间推移的天文视图。如此多的星系分布和形状信息将帮助科学家研究暗物质的引力效应,并创建迄今为止最详细的银河系三维地图。

如果一切顺利,这台望远镜将在2025年年中捕获其首张科学级图像,这一重要时刻被称为“首光”。不久之后,公众有望看到薇拉·鲁宾天文台发布的首张照片。

长效HIV预防药物

重大意义:一种全新药物在预防HIV感染方面表现出极好的效果,且每年仅需注射两次。主要参与者:Gilead Sciences、GSK、ViiV Healthcare

成熟期:1~3年

2024年6月,一项关于预防HIV的新药试验结果公布,并迅速引发广泛关注。Lenacapavir是一种每六个月注射一次的药物,在乌干达和南非的试验中成功保护了超过5000名女性免受HIV感染,其有效性达到了100%。

由Gilead公司研发的这款药物具有多重优势。自2012年以来,已经有了有效的HIV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但这些药物需每日服用,或在有可能接触病毒前服用。这对健康人群来说负担较重。此外,因为这些药物也可以治疗感染,服用它们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污名。对一些人来说,这些药物价格昂贵或难以获得。在Lenacapavir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注射这种新药比每天服用PrEP药物的效果更好,这很可能是因为参与者未能每天坚持服药。

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另一种名为Cabotegravir的用于预防HIV的长效注射药物。这款药物由ViiV Healthcare(主要由GSK控股)生产,需每两个月注射一次。但尽管需求巨大,其推广进展一直很缓慢。

科学家和社会活动人士希望Lenacapavir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