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媒体融合是“四级联动”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体媒体生态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推动主流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模式和运营机制深层次变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该议题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长,研究范式、方法与角度日趋多元,如何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明确当前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至关重要。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以“地市级媒体融合”为主题,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5—2024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梳理。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呈现当前相关学术研究的整体脉络,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研究概况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地市级媒体融合”OR“市级融媒体中心”OR“地市级媒体”为主题进行检索。为提高数据准确性,采用人工筛选剔除作者信息缺失和非学术性文章,最终获得有效数据1066条,并以Refworks格式导出。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地市级媒体融合的演化、趋势及知识结构。参数设定方面,时间跨度设为2015—2024年,切片间隔设为1年,节点选择标准中g-index的k值设为13,其余参数保持默认,由此获得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研究概况。
研究文献数量分布。研究文献的发文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个领域或主题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研究活跃程度。2015—2024年,地市级媒体融合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活跃度不断提升。2015—2018年为起步阶段,发文量波动较大,整体篇数较低(50~74篇),研究尚处探索期。2019—2021年进入增长阶段,发文量显著上升(109~122篇),研究逐步系统化,关注点趋于多元化。2022—2024年为高峰阶段,发文量持续增长并达到峰值(151~168篇),表明研究进入深化发展期,学术讨论更加广泛深入。
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通过节点数(N值)可知,研究合作关系的主要机构有181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机构合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对CSSCI期刊数据检索发现,刊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传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刊文数量的整体增长趋势进一步表明,地市级媒体融合已走进新闻传播研究视野,成为该学科的重要议题。
从发文的学者来看,根据公式计算, M=0.749 (Nm指的是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量),得出M=3.82。该领域发文数量大于或等于4篇的作者可视为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共有7位学者符合条件,分别是黄楚新(26篇)、秦明瑛(9篇)、许可(5篇)、郭海威(5篇)、郭全中(5篇)、曹月娟(5篇)和邓志云(4篇)。结合作者发文数量与合作网络分布情况可见,发文量最高的学者与其他核心作者存在多次合作关系,这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促进高质量文献的产出。
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研究热点:基于关键词共现与聚类
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关键词分析有助于揭示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趋势、关注点和热点话题。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功能,生成了2015—2024年地市级媒体融合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1)。
基于聚类分析,软件识别出有效数据并提取关键词,结果共涉及203个节点与18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92。聚类模块值(Q值)为0.8388大于0.3,表明聚类结构清晰,分类显著;平均轮廓值(S值)达到0.8951大于0.7,显示出较高的内部同质性,聚类结果较具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