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对媒体生态的技术重构及应用策略
作者 尹文君
发表于 2025年8月

虚拟数字人技术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语音合成等领域的技术,用于创建模拟真实人类形象的数字化角色。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以往的局限,这些数字人物能够在媒体内容中扮演各种角色,如新闻记者、政府官员、客户服务代表等,从而丰富了媒体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数字人重构作为媒体行业中的一项创新技术,具备了引领媒体融合发展的潜力,在媒体生态的重构中,持续推动媒体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一、技术创新:虚拟数字技术引发媒体生态变革

虚拟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系统性地重构媒体传播生态,其革新传播方式与渠道深刻冲击媒体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带来媒体生态变革,具体变革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点。

1.媒体传播渠道全数字化革新。数字时代,传统媒体面临衰退局面,数字媒体逐渐崛起并成为主流媒体。电子书、数字音乐、网络新闻等数字媒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趋于数字化和网络化,媒体传播的效率和广度大大提高,这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优势互补,显著影响用户信息消费行为,构建了稳固且动态演进的数字化传播格局。

2.媒体产业链商业模式冲击。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媒体产业链发生重组和重塑。数字化媒体的制作成本和传播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媒体产业链更加简化和高效。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用户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内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传统媒体数字融合互补格局。数字技术转型引发的媒体生态变革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媒体生态不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体系,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人成为媒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人对于媒体生态产生了深度改变。传统媒体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数字媒体则通过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使得内容更加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数字人在媒体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

4.用户消费行为进行转型再造。数字浪潮推动媒体融合已成为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亦引发诸多挑战。其中,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对媒体融合的影响尤为显著。当前,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碎片化及互动化趋势,要求媒体内容既精炼又个性化,以便用户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捕捉信息,同时激发其参与内容创作与传播。例如,世优科技依托自主研发的动捕设备与算法技术,构建了一整套实时虚拟数字人生成流程与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打造600余个虚拟形象,如央视数字人“阿央”、四川日报虚拟人“小观”,以及“京东狗”“海尔兄弟”“脑白金”等知名商业IP。

二、技术助力:虚拟数字人催生媒体报道形式创新

虚拟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媒体生态。自动化报道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虚拟数字人扩展主持功能,实现实时互动;大数据推动个性化内容,多元创作拓宽表达边界。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深度融合,重构了全新传播模式。

1.新闻采编智能生成。虚拟数字人可以用于自动化新闻报道,可以分析大量数据源,生成新闻文章,甚至能进行实时报道,大大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人民网《两会AI学习》栏目重磅推出了AI数字主持人矩阵,其中不仅有中文普通话数字主持人,还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主持人,以及英文、西班牙文等外文数字主持人。《当代广西》杂志社推出了AI数字主播小杜播报新闻,充分展示了数字化时代下媒体创新实践的多元探索。

2.主持表演智能应用。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媒体领域迅速发展,其形象已应用于节目主持、影视演绎及互动传播,推动了报道方式的革新。央视、新华社、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相继引入虚拟主持人技术,构建独特数字形象与应用场景。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