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音乐去旅行”:文旅元素融入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特色分析
作者 夏雨
发表于 2025年8月

2024年8月3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出多种类型特色旅游产品,支持“音乐 ;+ 旅游”“演出 + 旅游”“赛事 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这就为“跟着音乐去旅行”这种全新的文旅融合节目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真正起到了鼓励各地打造相关的消费场景和产品、促进音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据《中国旅游报》报道,在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在线旅游平台开展了“如歌的旅程”等活动,面向广大游客推出“音乐 + 旅行”主题线路;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大媒体发起“跟着演艺去旅行”相关话题,并动员各地账号分享观演资讯和指南。由此可见,传播媒介、音乐文化和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打破了产业边界,将音乐、旅游、综艺等多种元素进行了有机融合,形成了文旅元素融入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全新尝试和深度探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音综节目。文旅融合不仅为节目本身拓展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与表现形式,也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聚焦地域特色 深度挖掘文旅符号

当前,音乐类综艺节目通过聚焦地域特色建构地域文化认同,已经成为文旅符号现代性转换的重要媒介载体。节目以视听艺术为纽带,通过多重路径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度开掘,创新广大观众的复合感知模式,激活其对文化的感官认知。

1.具象化呈现多元文旅符号。音乐类综艺节目创作团队通过舞美设计和镜头语言等手段,将区域文旅符号转化为可视化元素,让地域文化以生动可感的具象化方式走进观众视野。例如,2024年8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音乐创作综艺节目《会唱歌的院子》玉环篇,一群热爱音乐的人聚集在一起,深入浙江省玉环市的著名景点搜寻“玉环元素”,具象化挖掘该地的地域文化符号,并在3天内完成了“把生活写成歌”的创作要求,将独特的“玉环元素”以听觉形式进行呈现,带领观众步入“会唱歌的院子”,沉浸式体验玉环独有的浪漫和风情。又如,北京卫视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最美中轴线》,从多维度视角展现北京中轴线的自然风景、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借音乐之声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2025年《最美中轴线》第4季节目,嘉宾深入探访方宁桥、正乙祠戏楼、妙应寺白塔等地,感受北京中轴线上的人生百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为中轴放歌”的主题音乐创作,使得北京中轴线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2.活态传承特色非遗资源。近年来,非遗成为各类节目关注的热点话题,音乐类综艺节目也通过构建“传统一现代”之间的互文性表达和年轻态转换,让非遗在音乐的演绎中“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例如,2023年3月3日,新华网、咪咕视频联合播出的旅行音综《寻声而来》福建篇,第三组嘉宾来到梨园古典剧院、泉州木偶剧团,亲自体验了梨园戏、木偶戏等非遗项目,并以戏腔、击鼓声等戏曲元素改编了新国风版《骁》,作为泉州寻声主题曲,串联起城市与非遗的动人乐章。又如,2024年广东卫视与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旅音综节目《跟着国乐去旅行》“连南站”中,嘉宾们带领观众游走于非遗文创园中的摊位,感受当地长鼓舞、扎染等多个非遗项目;与此同时,嘉宾们还走进了延续着“盘王节·要歌堂”非遗传统的“歌堂坪”,观看了排瑶民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罗古五表演展现祝酒文化的《要歌堂》,将瑶寨厚重的历史文化与鲜活的非遗记忆都融入歌里。这种活态传承的方式,打破了非遗传承的局限,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3.场景化展演地域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文旅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类综艺节目通常会安排嘉宾走进当地特色美食街、传统厨房,参与美食制作过程,并在品尝美食时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通过这种场景化展演与美食符号进行系统互嵌,实现地域饮食文化的有效呈现。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