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宁织造吗?这是给清代皇室专门织造丝织品的机构,江宁织造博物馆就是在清代江宁织造旧址上建成的一座博物馆,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这里也曾是当年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行宫所在地。本期《文明诞生记》,我们将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了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在这里,你们将见证工匠们用金线银丝编织龙袍的奇迹;了解“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的织造过程;听博物馆老师分享文学家曹雪芹的出生和成长历程,寻找《红楼梦》的诞生地;探寻中国旗袍走向国际秀场的时尚密码。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江宁织造博物馆,学历史、赏云锦、读“红楼”!

同学们,你们看过古装电视剧里皇帝身穿龙袍、威风凛凛的样子吗?在古代,龙袍是织绣有龙纹的袍服的统称。清代时,皇帝、皇太后、皇后等皇室成员在宫廷喜庆节日等场合穿的吉服袍,常以龙纹作为主要纹饰。龙袍不仅制作精良,而且用的大都是非常精美、华贵的面料,制作流程也相当烦琐。那制作一件龙袍究竟需要哪些步骤呢?由什么人来负责制作呢?




制作龙袍要几步
这几天皇宫里的人都忙坏了,因为皇帝的生日万寿节就快到了,大家要抓紧赶制一件皇帝在万寿节庆典上穿的龙袍。制作龙袍的第一步是由礼部制定服装的款式。比如龙袍的颜色是明黄色,袖子是马蹄形的,圆领;龙袍上会绣海水江崖、云龙、蝙蝠等纹样。此外,日、月、星辰、山、火等象征皇帝美好德行的纹样也不能少。这些纹样的排列顺序和位置在礼仪制度里都有严格的规定,礼部的官员往往要研究审核好几遍,保证不能出现一点儿差错。
第二步是由清宫如意馆或者内务府指定的画师绘制服饰图样,也就是服装的设计图纸,需要按照皇帝的身材尺寸绘制。这些图纸一半是线描,一半是彩绘,需要金线刺绣的地方就用金色的颜料描绘出线条,方便衣服的制作者了解每一个细节。
图纸画好后,第三步要呈送给皇帝亲自审核,等到皇帝认可以后,就会由专人将设计图纸火速送往江宁(今南京市)、苏州、杭州的三大官方织造机构织造出各种花色的面料。
最后,还要将制作好的面料进行剪裁、刺绣、缝制等,巧手的绣娘会用针线把各种纹样绣在衣服上。等衣服全部制作完毕后再送回京城。
你瞧,制作一件龙袍是不是很复杂?前前后后可能需要上千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而且会花费大量时间。据说,如果只有一个人来刺绣的话,要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才能把龙袍上的花纹绣完。

大名鼎鼎的江宁织造
江南地区是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地,因此,清政府在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地设立了织造机构,专门负责织造和购买宫廷御用及官府需要的各类丝织品。三个织造机构各有分工,江宁织造主要生产云锦,苏州织造主要生产织锦、缎、纱等,其中以宋锦较为著名,杭州织造主要生产绸、绫、罗等。
江宁织造是最早建立起来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衙署,也就是官员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也叫江宁织造府;另一部分是织局,是官办织造工厂。宫廷对丝织品的需求量很大,除了皇帝、妃嫔、皇子等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穿的衣服、鞋子等需要,被褥、花伞、坐垫、帷幔等也都离不开丝织品。所以,江宁织造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责任也很大,这里光织机就有上万台,还有一大批技术高超的工匠整日辛勤劳作。一旦产品质量不合格,从官员到工匠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不过,工匠们凭借勤劳和智慧织造出的精美丝织品,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比如康熙皇帝在《织造处阅机房》这首诗中写道:“终岁勤劳匹练成,千丝一剪截纵横。”他赞颂了工匠们一年到头勤劳工作,凭借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将千丝万缕的丝线织成精美绸缎的精神。

皇帝南巡的行宫
清代时,为了解民情、视察河流水患的防御工作,康熙、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都曾到江南地区巡视。皇帝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京师出发,时而乘坐马车,时而坐船,一路南下,途经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到江宁时,皇帝往往喜欢住在江宁织造府。于是,乾隆年间,两江总督尹继善干脆将江宁织造的衙署重新整修为行宫,方便皇帝南巡时住宿停留。今天南京地名中的“大行宫”就是这样来的。

江宁行宫里的房屋排列井然有序,花园里有假山座座,清溪环绕,还有彩虹桥、钓鱼台等景观,环境十分优美。但遗憾的是,咸丰年间,江宁织造府在战火中损毁了。
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江宁行宫一带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假山基石和太湖石,还发现了丝织品的染料和瓷碗碎片。后来,经专家研究发现,这里正是曾经兴盛一时的江宁织造的衙署所在地!
2013年,一座现代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江宁织造的旧址上拔地而起。这座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负责设计,博物馆里复原了江宁织造的衙署中原有的西池、楝(liàn)亭、萱瑞堂、西堂等建筑,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淡雅的江南水墨画,向人们诉说着江宁织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