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设计审核;施工管理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能否平稳运行以及公共安全。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质量管理方面的难题。电力工程质量问题不仅表现为设备故障和线路老化,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安全事故。近年来,虽然各种质量控制措施逐渐完善,但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设计、施工以及材料选择方面。要保证电力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就需要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探讨今后质量控制工作的方向。文章旨在分析电力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提高电力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一、电力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电力设备故障与安全隐患
电力设备故障,是电力工程当中最为普遍,也是威胁较大的质量问题。鉴于电力设备经常工作在高压和高负荷的环境中,它们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像变压器、断路器和电力保护设备这样的关键设备,故障有可能引发电力供应的中断,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这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随着电力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老化、过载等现象逐渐暴露出来,设备性能降低、风险加大。尤其当设备维护不够及时或者维护技术不够完善时,故障与隐患就会发生得比较频繁。因此,定期检查、及时保养、优化设备技术是降低设备故障及安全隐患发生的重要环节。
(二)电力线路老化与损坏
随着电力工程服役时间的延长,电力线路老化与破坏现象日益显著,特别是部分陈旧的电力系统。老化后的线路易发生绝缘层断裂、导体氧化、接头松脱等故障,在降低电力输送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电气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当电力线路处于极端天气情况时,如大风、雷电以及冰雪天气,往往会遭受机械损伤以及电压不稳定等问题。线路老化和破坏直接威胁着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导致供电不稳或者经常停电。因此,定期对线路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及时对老化线路进行更新与更换,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重点。
(三)电气接线与安装问题
电气接线及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中电气接线不齐、接头松脱、接地不良往往会造成短路、电气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特别是一些低质量的施工项目,施工人员会由于技术水平低或施工环境差等原因,使得电气设备接线出现失误或漏接,进而引发电力系统的运行故障。安装质量问题也会表现为设备与线路搭接不合适,设备固定不牢靠,长期累积隐患会造成设备超载、损坏乃至整个电力系统失效。为此,保证电气接线与安装工作的规范性与精准性,既能促进电力工程稳定与安全运行,又能有效规避各类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二、电力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设计阶段的疏漏
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保证项目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设计疏漏均会造成后续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质量问题。设计错误或者疏漏主要表现在电气负荷的计算错误,设备选择不当以及线路布置的不尽合理,这都会造成系统工作不稳,设备过载的潜在风险。尤其在电力系统的负荷估算和电气防护设计方面,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能会使电力系统无法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2]。如果设计人员对不同区域用电需求及环境条件考虑不充分,就会造成设备经常失效或者性能降低。电气保护系统设计不够缜密、没有对故障发生后应急响应方案进行合理预判等问题,将加大系统风险。因此,设计审查与优化非常重要,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与满足实际需要。
(二)施工阶段的管理不足
施工阶段管理不到位,是造成电力工程质量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没有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常会造成施工工艺的不规范以及设备安装的不恰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