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二次设备;检修技术
引言
对二次设备进行高效检修是关系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条件越来越复杂,继电设备的故障率也越来越高。其主要故障形式有设备老化、元器件损坏、接触不良及外界扰动等。这种故障不但会引起设备自身的损伤,而且会引起电力系统的连锁反应,从而引起大面积的停电。为此,对电力二次设备检修技术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力系统电气二次设备检修技术的优势
(一)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
二次设备的检修可以帮助我们对设备老化、磨损或小规模的故障进行检测,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电力系统将会在大负载或受到外界的冲击下发生故障。比如,保护装置故障就会引起主要的输电线路误断,从而引起电力供应不稳甚至大面积断电。通过周期性的检修,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类事故,保证电力系统在恶劣工况下的稳定运行[1]。由于电力系统负载的改变以及新能源的大量投入,其工作环境处于持续改变之中。通过电气二次设备检修可以使工程师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及长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对故障检测灵敏度、跳闸逻辑等进行调节。电力系统的动态调节机制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当今的电力系统中,依靠各种设备精确地传送海量的数据与指令。当通信时滞或资料处理出错时,监测中心就会产生判断失误,进而影响到计划制定的正确性。周期性检修是保证信息传递效率与精度,是实现系统稳定性监测与快速响应系统变动的关键。
(二)优化设备操作性能
对电气二次设备进行检修,可大大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通过对二次设备的周期性检修与校准,能够将微小的损耗与缺陷检测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比如,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可以保证其灵敏、准确,防止误动或不准确,使整体工作更加高效[2]。电气二次设备检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常规的检测与维修,能够使老旧的、损耗的零件能够被适时地更换,使设备的操作参数实现最优,使设备处于最好的运转状况。这样的周期性检修不但可以改善目前的生产状况,而且还可以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降低检修费用。电气二次设备检修还会对设备程序进行周期性升级,使设备具备更好的数据分析和准确控制逻辑。在检修期间,技术人员不仅要完成检修工作,还要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评价,找出改进的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与优化,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营要求。
二、电力系统电气二次设备检修中的常见故障
(一)因继电器接触不良而造成信号中断
在继电器接触不良时,最即时的影响就是信号中断。在此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出现异常,不仅会造成系统失稳,还会导致系统故障,严重时还会引发连锁事故,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影响触点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继电器老化、检修不当、环境因素等。上述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触点氧化、磨损或腐蚀,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在电力系统中,保护故障、控制指令不正确等问题也会引起设备破坏和电源中断[3]。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我们必须对继电保护中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故障的精确诊断、及时的检修维护可以减少因接触不良而造成的信号中断,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
(二)保护装置参数设置错误
继电保护是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是,若选择不合适的保护参数,将会导致其失效。错误的设置可能是因为设计上的缺陷,也可能是因为人为设置上的错误,导致继电装置不能准确地识别出问题,也可能会导致停电。例如,当电网出现短路时,因其参数设定不当,无法快速地对故障元件进行切除,造成供电中断。
(三)因绝缘性能退化而导致的继电保护故障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继电保护的正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电气二次设备中,由于材料老化、环境腐蚀等原因,都会导致设备绝缘性能退化。由于上述原因,绝缘体的理化性能发生了改变,降低了其绝缘效能。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会发生变化,则会造成设备故障,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