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配电网;造价控制;关键节点;成本管理;市场机制
引言
随着城市电力需求的持续攀升,配电网改造工程日益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一环,其面临投资数额巨大、环节错综复杂、材料与人工成本波动等挑战[1]。本文围绕城市配电网改造的全流程,深入探讨造价控制体系的构建路径,借助聚焦工程实施流程中的关键节点,能高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非必需的支出,为助力工程实现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城市配电网改造工程概述
(一)配电网改造的基本流程
城市配电网改造工程通常按照“立项与可研—设计与预算—招标与采购—施工与验收”的流程推进。
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项目的基础环节,主要任务是明确改造范围、技术路径及投资规模,进行初步经济性分析,为后续造价控制提供纲领性指导,并审定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设计与预算阶段是配电网改造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核心任务是将可研阶段提出的方案具体化、图纸化,并对改造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和成本测算。
招标与采购阶段是将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为实际施工资源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及造价的可控性,此阶段一般涵盖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的筛选与合同订立流程,需严格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规章,保障优质资源按合理价格获得。该阶段为项目的有序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且从源头上达成成本控制目的[2]。
最后是施工与验收阶段。施工过程中需完成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及进度管理等关键工作,重点在于合理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验收阶段则是对改造工程的最终检验,主要包括各项技术指标审核及项目收尾,为后续稳定运营提供保障。如图1所示。
(二)造价构成要素
配电网工程实施的造价结构,需参照国家及行业现行规范实施科学划分,构建统一的计价依据体系,为配电网改造工程估算、概算到预算的全流程造价管理筑牢了制度根基,切实提升了投资编制的规范水平与可控能力。工程造价的组成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预备费及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建筑安装工程费是工程造价的核心组成部分[3]。通过规范的造价构成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投资透明度和科学性,也为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投资决策与绩效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1配电网改造工程基本流程
二、工程造价失控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立项阶段估算偏差
当处于立项这个阶段,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的首要原因是需求预测缺乏科学依据,项目定位模糊,频繁出现投资规模高估或低估的现象。某些项目未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以及用电负荷分析,导致初步投资估算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区域,电力负荷增长的不确定性极高,若不开展动态的调整,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设施发展滞后。
方案储备匮乏和缺少动态成本数据库同样是主要缺陷。某些单位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仅凭借历史类比或经验值做成本预估,未结合当下材料价格、人工成本与政策走向开展动态分析,造成预算大幅偏离实际水平。这既加大了后续调整的频率,也削弱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设计阶段方案变更频繁
在设计阶段,方案频繁变动是引发造价波动的重要原因。由于部分设计单位与造价部门未形成协同机制,技术方案制定阶段未开展充分有效的成本模拟分析,设计仅依据技术可行性开展,忽视了经济合理性及工程实施条件,最终造成设计变更增多、成本持续攀升。同时,设计阶段对材料供应、施工环境等外部因素的预判不够充分,实际施工阶段需大量补充图纸、调整施工方案。频繁变更不仅使工程直接成本显著增加,还引发合同补签、工期推迟及管理成本增多等问题,给造价控制增添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施工阶段执行与监督脱节
施工阶段是造价实际支出的关键环节,但执行和监督脱节的状况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