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人机;低成本;限价设计;成本管控
引言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自主投入不断攀升,利润空间日益紧缩。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已难以适应现状,产品价格偏高将导致在招标环节中丧失竞争优势。若无法有效控制成本,将丢失产品本已微薄的利润,影响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市场竞争优势。此外,用户对于实现可消耗战的需求也变得日益紧迫。目标成本和限价设计作为实现利润规划与成本管理相互融合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全生命周期阶梯式降价及维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12]。
一、现状分析
目前无人机行业已经逐步发展为成熟产品竞标,成本管理在行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减少损失,但是成本管理是有前提条件的,不能为降成本而降低产品性能,也不能因为降成本而忽略机构的经济利益[34]。
公司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为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存在着对制度理解不透彻、用户需求洞察不充分等情况,同时也存在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缺乏全面管理的情况,未能将各类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BOM)数据有效链接,成本可知可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究其根本,是企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管控成本设计不到位和成本管控目标不合理等问题。
简言之,无人机生产的各个环节成本均体现在相应的过程中,包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及运维成本。成本控制并非仅仅控制某一环节的成本。长期以来,一直将成本管控目标聚焦于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单一环节的成本并不能全面代表产品的整体成本。从收支平衡的角度考量,必须确保对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直至交付用户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方能实现最低的综合成本支出,从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56]。
二、主要途径
文章提出了“设计上强引领+体系上双配合”的解决思路。“设计上强引领”主要是指在设计、工艺、生产、保障等维度中突出产品化、系列化、实用化等,并辅助协同和数字化手段,从设计源头降成本;“体系上双配合”是指要双管齐下,通过“质”的提升来拉动“量”的增加,共同完成降本增效。
(一)设计上强引领
建立面向源头管控的方案确认机制,如图1所示。在设计、工艺、生产、保障等维度中,通过限价设计、实用设计、产品化设计、保障性设计、工艺协同设计和数字化设计手段实现限价设计工作的落地落实。
1.探索产品限价设计
改变传统的战绩指标导向的研发与设计思路,坚持“成本是设计出来的”理念,探索建立型号产品的成本限价设计准则,总师带领型号主任设计师、专业主任设计师正视成本限制,加强技术统筹和技术经济性分析,落实“以简代繁,以软代硬、以通代专”的刚性要求,在技术路线选择、原材料、元器件、部组件选型、试验科目确定等方面、反复推敲,提升产品性价比,推广成本可知可视[7]。
2.提倡产品实用设计
提倡整体最优原则,坚持管用、够用,不过分关注某一单机、组件的可靠性,避免产品设计冗余度过高的情况。推广综合性能评价法则,将产品的先进性、成本经济性、质量可靠性、批产工艺性、场景适用性、维修保障性全部纳入评价序列;在产品设计之初,充分考虑目标用户特征,对用户类别、历史产品使用情况、应用场景及使用频次等加以区分,提供“简配版”“标配版”“旗舰版”套餐,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特征的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