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慧园林;园林工程建设;应用
引言
在园林工程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资源利用低效、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此时,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园林工程注入了新活力,智慧园林作为技术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它贯穿园林工程规划、建设、养护各环节,通过精准监测与智能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科学管理[1]。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园林在园林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具体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智慧园林概述
在园林工程规划建设以及养护中,采用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相应的智慧园林,能够对工程实现全面化升级。工作人员通过对高精度传感器以及高清摄像头等设施的安装,可以对工程土壤以及植物生长等情况的数据信息进行精细化收集,从而提升园林管理效率。通过应用先进技术,不仅能对园林区域环境信息进行连续性监测,还可以确保相关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为实现智能灌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2]。
二、智慧园林的三种智慧形式分析
第一,人类与现代科技的智慧。在园林工程的前期规划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园林工程信息实现全面化采集,结合3S技术进行准确测绘,构建数字化模型,对工程整体实现模拟;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保证工程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并将所采集的信息有效传输到网络平台中,加强对方案细节的合理调整[3]。
第二,人类与环境的智慧。为了创建具有生态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景观环境,在工程规划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园林的时间以及空间等要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同时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利用,只有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平衡,才可以实现生态的全面化平衡。
第三,现代科技与环境的智慧。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背景下,对工程建设的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往往遭受严重破坏。然而,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借助环境感知要素对真实自然空间进行精准模拟,能够确保园林工程在具备实用性的同时,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智慧园林在园林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应用
(一)规划设计阶段
1.基于GIS的场地分析与三维建模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园林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场地分析中发挥着核心作用。GIS能够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对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文信息、植被分布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运用空间分析功能对场地进行多维度评估。例如,利用坡度分析功能可以直观地呈现场地的地形起伏情况,为道路规划、建筑选址提供依据;通过土壤类型分析,能够了解不同区域土壤的肥力、酸碱度等特性,指导植物的合理配置。同时,基于GIS数据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真实还原场地现状,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方案构思,更直观地感受空间尺度与景观效果,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场地分析与建模方式,使规划设计更加科学、精准,有效避免了因主观判断失误导致的设计缺陷[4]。
2.VR技术辅助方案优化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为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大大提升了方案的优化效率以及质量。设计人员可以通过VR设备虚拟园林场景,可以在不同角度以及时间节点来对景观的氛围进行感受。在方案优化中,采用VR技术将游客在园林中的游览路径和体验感受进行模拟,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VR技术还可以用于方案展示,让客户和相关部门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设计意图,参与到方案决策过程中,从而提高沟通效率,提升客户对方案的认可度[5]。和传统的平面图纸以及静态三维模型相比,VR技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方案优化更具真实感和交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