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起吊吊装方案设计与作业效率提升途径
作者 陈康
发表于 2025年8月

【关键词】发电机吊装;参数计算;标准化流程;数字化工具;效率提升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火力发电、风电等大型发电机组建设需求持续增长,发电机吊装作为电力基建工程的核心环节,其效率与安全性直接影响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中国2024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达6 500万千瓦,其中单机功率超600 MW的机组占比超40%,此类设备吊装普遍面临重量大、空间受限等难题。一台定子单体重达76吨,厂房吊装孔高度不足10米,给吊装作业带来巨大挑战。优化吊装方案不仅能缩短工期,还可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对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1]。

发电机吊装作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复杂性。设备结构精密,转子动平衡精度要求极高,需同步控制重心偏移与多部件协同安装。现场环境动态多变,需应对场地承载力不足、多工种交叉作业等挑战。超大型机组吊装常受限于起重机能力,迫使采用创新工艺或模块化预装配技术。这些特点要求吊装方案必须深度融合工程力学计算、数字化模拟与精益化管理方法,以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多重目标[2]。

一、发电机起吊方案设计关键要素

(一)吊装参数计算

吊装参数计算是发电机起吊方案设计的核心基础,直接关系到作业安全性与可行性。以某电站600 MW发电机吊装为例,其本体重量约350吨,需精确计算总载荷、校核吊索安全性能,并评估支腿接地压强是否符合地基承载要求[3]。

总载荷的计算需综合考虑设备自重与附加动载、风载的影响。总载荷Q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Q=K1×G+K2×W(1)

其中,K1为动载系数(取1.2,涵盖起升加速度与冲击效应),G为设备自重(350吨),K2为风载系数(取0.05,基于50年一遇风速10 m/s计算),W为风载荷(约为17.5吨)。代入数据可得总载荷Q为437.5吨,较设备自重增加约25%,需据此选择匹配的起重设备。

吊索安全性能需严格满足国标GB/T 20118—2017要求,安全系数n≥4。根据总载荷437.5吨,计算所需钢丝绳破断拉力需大于437.5×4=1 750吨,实际选用破断拉力2 000吨级的钢丝绳,安全裕度达14%,确保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4]。

此外,支腿接地压强需满足P=R/A<[P](R为起重机及负载总重,A为支腿接地面积,[P]为地基容许承载力)。起重机及437.5吨负载总重约500吨,铺设路基箱后接地面积扩大至625 m2,实测压强P约等于0.8 MPa,而地基容许承载力[P]为1 MPa,满足P<[P]的安全要求,避免地基沉降风险。

通过上述参数计算,可精准确定吊装所需起重能力、吊索规格及地基处理措施,为后续设备选型与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二)吊装设备选型

起重机选型需遵循“能力覆盖极端工况”原则,以600 MW发电机为例。

类型选择:优先选用履带起重机(如LR 13000型,最大起重量3 000吨),其接地比压低、带载行走能力适合野外场地;若厂房内作业,则选用桁架臂起重机以适配有限高度[5]。

参数匹配:工作半径需覆盖设备起吊点至就位点最大距离,起升高度需超出基础标高10%以上。需校核起重能力曲线,确保额定载荷在目标工作半径下大于总计算载荷的1.2倍。

吊具系统设计包含三要素,具体如下。

(1)吊索具:主吊索宜选用抗旋转钢丝绳(如35×K7结构),破断拉力需达设备重量的4倍以上。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