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半导体;二次配;BIM建模;施工管理;
引言
在目前国内二次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依靠总包管理在现场协调的传统模式,受限于现场会堪、人员素质等因素,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干涉问题,浪费人力与材料的同时,装机效率也很难保证。为加强二次配项目的施工效率,引入BIM技术,根据厂房构造、机台需求、空间管理等相关信息提前规划管线走向并经现勘后,调整BIM模型导出轴测图,在会堪时指导各系统进行前期的管路预配以及后期Hook up阶段的盘后接机工作[1]。质量人员根据终版轴测图来提前了解机台系统管线信息,提高自检、预检及交机效率;同时还可准确导出各系统工程量,提高核图请款效率。
一、半导体芯片厂房构造
芯片厂房是指处于半导体产业中游的制造链条上,用于前道工艺(晶圆制造)和后道工艺(封装测试)环节,在空间利用以及内部环境会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大型生产车间,按洁净等级分为洁净空间与非洁净空间[2]。
以国内某12寸晶圆厂房为例,Fab厂房共分为四层,工艺设备主机台及少量附属设备设置在3F洁净室主生产区,其余大部分附属设备设置在1F及2F内,主系统Submain及take off点集中设置此空间内,还有少量系统点位布置在3F洁净室吊顶上方,如Exhaust系统。
二、工艺机台系统需求与空间布置
不同区域机台会涉及不同的系统需求,如电气(Power)、气体(Gas)、排气(Exhaust)、真空(Pumping Line)、工艺冷却水(PCW)、洗涤水(LSW)、超纯水(UPW)、废水(Drain)、化学品(Chemical)、加热保温(Heating Tape)、加热夹克(Heating Jack)、气体侦测(Gas Detector)、漏液侦测(Leak sensor)、设备基座(Foundation)、设备搬入(Move in)、支架(Support)等系统。
以WET某湿刻机台为例,主机台安装在3F高架地板上方, Scrubber、Pump、Chiller、Power Box等附属设备,以及主系统预留的电气ILine盘、GasVMB柜、ChemicalVMB柜、主系统各专业Submain的take off点设置在1F/2F内,如图1所示。
三、BIM指导施工管控流程
二次配的管控节点涵盖了从前期的需求确认、资料收集、图纸绘制,到现场会堪、图纸升版、系统预配,再到设备搬入后的装机进度管控,以及机台完工后的竣工ISO图纸绘制、审核与请款结算与系统Turn on等工作[3]。按照BIM建模指导工艺机台二次配施工的Workflow流程图如图2所示。
(一)预配阶段
BIM人员在机台预会堪之前,根据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和工作书1.0 来完成机台所需各系统管线的三维模型绘制、经调整后导出管线轴测ISO图。在预会堪时,由总包区域管理组织BIM人员、设计人员、系统包商、二次配厂务及设备厂商在现场根据轴测图和工作书,确认派点与共架的位置、规格,华夫孔上洞点以及3W层的盘面位置与工作书及BIM模型来进行核对,由各系统包商根据现场情况并结合BIM轴测图绘制管路预配草图(盘前部分),经现场各方确认无误后形成会堪结论,由设计包商出工作书2.0,由BIM人员来出BIM模型2.0,导出轴测ISO图(盘前部分)来指导现场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