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前,先来了天气预报:今夏高温数十年不遇,时长也将数十年不遇。原本我是有成熟的消暑秘方:读帖、读碑、读画……看来这回老偏方将不起作用,得上硬菜了。
有足以消弭酷暑的法宝吗?我略一思索,读禅吧。
那么,什么是禅呢?我请教过一些禅修高人。他们诲人不倦,或侃侃,或娓娓,还有拿《辞海》中“禅”的释文改头换面,兑上些水,倒一勺添加剂的,听得我如坠五里雾中。也曾有朋友不耻下问,居然问禅于我。我是汗不敢出啊,姑妄言之也是不敢的。禅究竟是啥,我哪里说得清。对禅宗公案,我是早有兴趣的,只因疲于生计,没能静下心来系统细读。如今这天气说热就热,托消暑之福,立即开读。
据说,禅有渐修与顿悟之分。渐修又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无上真禅五个进阶,故又称五味禅。六祖慧能早年聆听弘忍启迪,言下大悟,刹那间妄念俱灭,顿见真如本心,遂创立顿悟一路,又称一味禅。我本无雄心,仅为消暑,且取个巧,走顿悟捷径。
果然开卷有喜。一翻翻到有个叫无尽藏的,勤于诵读经文。慧能颇为嘉许,为之解读。无尽藏听了,如饮甘露,十分欢喜,指着不识的字,向慧能请教。慧能说:“意义你只管问,这字嘛,我却不认识。”无尽藏惊讶:“不会吧,您不识字,怎么倒能领会深意?”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精妙的道理竟然可以与文字无关!不是太神奇了吗?在下想想,觉得有点玄。但据说有慧根的人,是能撇开语言文字,当下大悟的。譬如说妇孺皆知、常见茶馆里悬挂的一个短句“吃茶去”,便是得道高僧用来启迪徒弟的。这还不算稀奇,还有更神的。怀海对徒弟们说:“我要传句话给西堂,谁去?”话音刚落,五峰说:“我去。”再问:“你怎样传话?”答:“见了西堂便说。”三问:“那你说什么?”答:“说你要我传的话。”
句句紧逼,但要传的究竟是什么话?怀海不说,而五峰居然心领神会,领会了也不说,留给愚钝的我苦思冥想。我想破了脑瓜也没想出来。看,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的差距,明摆着呐。
幸而有菜园的故事,让我不至于蔫头蔫脑,深陷自卑泥沼。
智常带领众徒去菜园收割。他用镰刀围着一棵白菜画了一道圆圈,叮嘱:“这棵不准动。”说完掉头走了。不一会儿,智常回来察看,见这棵菜完好无损,昂然矗立。他竖眉挥杖,驱赶众徒,恨恨叹道:“这批家伙,没一个有智慧的!”
我读得懵圈,左思右想。这场景不像孙猴子给唐三藏脚下画圈吗?师父只有不出圈,才不辜负孙猴子一片苦心,妖怪才无计可施。我左一想,割,那不是把师父教诲当耳边风吗?右一想,不割,不是证明徒儿尊崇师父吗?难不成要徒儿们又割又不割?或者割了白菜,替换一棵仿真白玉雕?看来,智常的徒儿们与我一样拎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