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阜,与华夏的古圣先贤们相遇
作者 高申
发表于 2025年9月

先给您一个“打卡”目录

九月的教师节又来到了。此时的你,会不会不自觉地想起孔子。这位来自鲁西平原与鲁中平原结合部的伟大教育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对后世的影响实在太大。

有朋友讲,“好客山东”的说法,就是出自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有朋友说,山东有三处“宝”,即泰山、孔庙、大明湖。另一种说法,是泰山、孔府与青岛。

无论哪种说法,拥有孔庙、孔府、孔林的曲阜,都是少不了的。而“三孔”所在的这座千年古城,也理所当然地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之中。

既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地区的文物古迹必定不算少。笔者曾经为某次深度探访,准备过一份需要“打卡”的曲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单:

(1)曲阜孔庙及孔府(时代:金至清;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孔林(时代:东周;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曲阜鲁国故城(时代:周至汉;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汉鲁王墓(时代:西汉;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颜庙(时代:元至清;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尼山孔庙和书院(时代:明至清;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防山墓群(时代:周、汉;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孟母林墓群(时代:东周至清;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周公庙(时代:明至清;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景灵宫碑(时代:宋;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时代:宋至清;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曲阜师范学校旧址(时代:1905—1931年;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尚有一些位于曲阜辖区内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洙泗书院、仙源县故城、林放墓(含问礼故址)、东颜林、九仙山建筑群、曲阜明故城城楼、四基山观音庙(含古树名木)、石门寺建筑群、九龙山摩崖造像石刻、姓氏源流序碑、慎修堂、迎坤桥、曲阜县衙、四府故址、西五府故址等。游遍这些地方,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曲阜最早的“公众人物”,居然是他们

说实在话,尽管孔子如今被视为曲阜的第一块“金字招牌”,但他绝不是曲阜地区最早的“名人”。生活于此的第一位“公众人物”,应属被称作“华夏祖先”的黄帝;第二位,则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少昊。

继黄帝、少昊之后,出现在曲阜的第三位名人,便是“制礼作乐”的周公旦了。公元前11世纪后期,周武王大封功臣谋士,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是为鲁公。周公旦需留在京城(镐京)辅佐侄子周成王,于是委派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前,周公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慎无以国骄人”。伯禽带了大批礼乐典籍前往鲁地,“变其俗,革其礼”,为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奠定了

基础。

也有学者认为,“鲁公”之名,应得自河南的鲁山县。考虑到周人有以地为名的习俗,自夏商时代便已有名的鲁山,或留下了伯禽征伐东夷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记忆。待伯禽派人向周成王报告捷讯后,大喜之余的周成王才会以此为名,封君为“鲁”。此后,经历了两次迁徙,才最终落脚于如今的曲阜。

据说,周公去世后,伯禽便在国都内建造起祭祀太庙。而今曲阜城区东北的周公庙,则是宋代以后留存下来的,与伯禽时代无关。这座占地七十五亩、拥有三进院落的庙宇,主体建筑为元圣殿。据说,这是因周公殁后被封为“元圣”而得名的。

在周公庙西北处,有一隆起高地,名曰“望父台”,又称“伯禽台”,传为当年伯禽向西望父祭祀之处。当然,这也纯属民间传说了。

在周公庙内,还有一处“问礼堂”的遗址。据说,这座“问礼堂”,原是为纪念孔子拜谒太庙而建。孔子生前,曾多次去庙里拜谒。在《论语》中,就有“子入太庙,每事问”的记载。孔子一生勤学好问,他每次进庙,都要详细询问有关祭祀的礼仪。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