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虫”
关于“虫”这个字以及虫子这类小动物,你知道些什么?是否有一些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小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今天这种写法的“虫”,在甲骨文和金文里的字形,都像一条头部突出、身体弯曲的蛇的样子。它最初是指一种毒蛇,读音是huǐ。《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蝮虫”就是今天通常所说的蝮蛇。后来,这个意思主要由“虺(huǐ)”字来表示。“虺”还另有读音和意思。
而今天表示“虫子”的“虫”,其最初来源是由三个“虫”呈“品”字形状排列构成的“蟲”,读音是chóng。由于“蟲”的写法比较复杂,所以在很早以前,民间就出现了用“虫”代替它的情况。汉字简化的时候,确定“虫”为“蟲”的简化字。
从早期文献的用例来看,“蟲”的意义非常广泛,绝不限于昆虫这一类小动物。有学者认为,它最初表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足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蟲)为象。”意思是说,关于行走的、长毛或不长毛的、长甲或长鳞的各类鸟兽鱼虫的文字,都可以取义于“虫”。换句话说,也就是都可以用“虫(蟲)”来表示。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