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产业引人才,营商招企业
8月16日晚上,一场“苏超”球赛点燃了常州市新北区奥体中心。
随着“一球入账”,常州队终于“破零”。此前,因“一球未进”,常州成为“苏超”流量最盛的球队之一,互联网上的调侃让常州球迷有点“苦涩”。这次,常州人的百日期盼终成真。
搞产业招引亦如搞流量,需将别人无法取代的特点放大到极致,常州深谙此道。当流量散去,我们能看到,蓬勃壮大的新能源产业链、精准高效的人才引育体系以及优秀的营商环境,共同构成了这座“新能源之都”的底层发展逻辑。
每4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车下线
“提到‘苏超’就一定会提到常州,就像提到常州就一定会想到新能源一样。”李成是常州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科带头人,聊到常州队对进球的执着时,他说:“常州在产业发展方面更加执着。”
李成所说的是常州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产业,自从常州打出“新能源之都”的招牌后,招引到不少优秀新能源企业。比亚迪、理想汽车、亚洲数字能源独角兽企业万帮数字能源、屹锂新能源、天合光能……均在常州落户。
据常州市发改委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额超4700亿元、增长9.4%。在新能源产业的支撑带动下,常州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增长3.3%、苏南第一。
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平均每40秒钟,常州的理想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就有一辆新能源车下线。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