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园区”成“强引擎”
作者 孙庭阳
发表于 2025年9月

“我们一直是江苏共建园区考核的冠军。”苏宿工业园区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常盐工业园区负责人则说:“我们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省级创新试点园区首位。”

这两个工业园区,都是江苏南北城市的共建园区,各展所长,携手发展。

“南北共建园区”作为江苏“南北合作”的重要抓手,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共进,更创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宿迁近些年人均GDP增幅在江苏排名第一;常盐工业园区成为常州和盐城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北共建园区”是江苏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苏北的开发区划“区中园”,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将苏南园区建设先进管理理念、良好产业基础、优秀人才团队与苏北地区丰富的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对接互补。

为深入了解江苏“南北共建”的成效与经验,本刊记者实地走访了上述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南北共建园区”。

苏宿工业园区:

18年来生产总值年化增长20.4%

“园区以96名机关工作人员和占宿迁0.16%的土地,在高峰期(峰值期)实现了全市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的工业增加值、8.6%的实际利用外资、19%的企业所得税和37.5%的高技术产业产值。”苏宿工业园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贾成柱用这些数据讲述园区2024年的成绩。

苏宿工业园区由苏州和宿迁合力打造,从2006年设立到现在,对推进江苏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8年来,园区生产总值年化增长20.4%。”贾成柱说。

“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增长了约10%,订单特别满,企业满负荷生产。”苏州电瓷厂(宿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电瓷厂”)总经理戚冰告诉本刊记者。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