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苏中崛起的跨江实验
8月暑气正盛,长江之上却依旧航运繁忙,一艘艘货船接连不断从江阴大桥桥底驶过。大桥南岸是无锡下辖的江阴市,其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二;北岸则是泰州下辖的靖江市。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差距巨大,现如今已看不出明显差距。
这样的发展得益于江苏省的跨江合作,即苏南地区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带动苏中与苏北地区共同发展。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披露的消息显示,到2035年,江苏省会规划布局44座长江过江通道,推动苏南、苏中板块加速融合。
得益于交通的打通,泰州市所在的苏中地区已经开始精准对接上海、苏南等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升级转移项目落户,用产业支撑苏中崛起。
从“隔岸观火”到跨江融合
8月15日中午,位于长江泰州一侧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内,长强钢铁总经理修晓华在办公楼里感叹着这20多年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靖江与江阴虽然仅隔一条河,但在工业园成立前,两边相差非常大,据修晓华回忆,每到夜晚,河的两岸对比更加强烈,南岸灯火通明满是人声喧嚣,北岸则黑漆一片。
“这是由于过去南北隔江,政策温差造成的经济落差。”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这些壁垒已被打通。”
2003年,江阴、靖江两地对跨江融合发展进行探索实践。2006年,位于靖江一侧的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正式定名,北岸的靖江市也进入发展快车道。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