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硬件大厂的掌舵人思考行业发展趋势,还是华强北档口的小老板琢磨商品卖点,AI已经是他们的共识。
诸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越来越多硬件终端,正在通过深度融合AI能力的方式实现“新生”。甚至有人认为,一台没有AI功能的硬件终端,可以看作是2007年的诺基亚功能机,很快会被“嫌弃”。
实际上,全球科技厂商近年来都在加紧布局AI终端。国内,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让原本就很兴奋的市场再添了一把火。AI硬件的价值远不止是一个更好用的设备,更在于无比辽阔的AI终端生态。
但是,就算几乎所有硬件厂商都喊着“All in AI”和“All for AI”,互联网巨头也跃跃欲试地想要来点儿“硬”的,消费者似乎还没有感受到属于AI硬件“iPhone时刻”的到来。融合了AI能力的新一代智能终端究竟新在哪里?还有哪些技术、产品和生态难题待解?
下载一个AI APP,
还是买一个 “AI XX” 硬件
AI手机、AI PC、AI耳机、AI眼镜……很多消费者已经被眼花缭乱的“AI XX”搞得既兴奋又迷茫:“AI XX”硬件与用现有设备安装一个APP软件调用AI大模型有何不同?
在一家医药企业工作的石磊刚刚购买了一台AI PC,虽然相比普通PC,价格要贵一些,但他认为这是“刚需”。“之前有些犹豫,但现在国补还是比较划算的。”石磊对本刊记者说。
为什么是“刚需”?石磊解释说,无论是分析数据、做PPT,还是生成可视化图表和做动画视频,几乎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事,AI都会大大提升效率。以高频需求制作PPT为例,不用AI需要两三天,用AI只需两三个小时。但是,他却“常常用不了”。
“我们的业务数据、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很多会议也是内部会议,不可能上传云端去处理,只能选择端侧AI去辅助工作。”石磊说。
手机是涉及更多隐私数据的终端,不想把个人照片、录音、健康数据和金融数据上传云端,是很多消费者对AI手机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现并入Omdia)高级分析师徐颖告诉本刊记者,AI-capable(AI赋能)的硬件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尤其是AI PC和AI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