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小县城盘活大能源
盛夏的长丰,热浪滚滚。田野里,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工厂中,显示屏上的数据正实时流动。
走进安徽合肥长丰县政府,县长李卫向记者谈起能源改革:“拿下全国农村能源革命创新试点和安徽省唯一能源综合改革试点这‘双试点’,压力不小,但意义非凡。长丰曾以贫瘠闻名,如今工业用电需求旺盛,转型潜力巨大。省领导亲自推动,就是看中我们能试出真经验。”
长丰工业发展迅猛,用电量激增,传统能源供给和消纳模式面临挑战。同时,作为省会城市下辖县,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一道必答题。“双试点”的落地,为长丰探索县域能源变革路径提供了宝贵契机。
“工业化” 养鱼
驱车前往陶楼镇,一片特别的农业大棚映入记者眼帘:棚顶是银色光伏板,中层是绿意盎然的种植高垄,底层则是一排排集装箱,鲈鱼、鲟鱼在水中游弋。这是当地国企皖能集团与长丰县合资建设的“光伏+智慧农业”示范项目。
“这叫‘棚顶发电、棚中种植、棚底养鱼’。”基地负责人黄成茁介绍。他算起了经济账:“总面积不到15亩,棚顶光伏一年大约能发80万度电,收入25万~26万元,其中40%园区设备自用,剩下的上国网售卖。”
中层的种植并非仅为产出,更是循环的关键。“目标是‘鱼菜共生’。”黄成茁解释,“用种植来消化处理养殖产生的尾水、鱼粪和饲料残渣,形成内部循环,减少对外排放。”



底层的集装箱养殖是重点,也是难点。他们用38个集装箱养鱼,每个相当于一亩水塘,年产15万斤鱼。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