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右玉:从黄沙漫卷到绿富同兴
作者 张燕
发表于 2025年9月
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右玉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
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右玉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
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右玉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

在晋北高原的寒风中,一片郁郁苍苍的林海正悄然改写着“风吹黄沙跑,抬脚不见踪”的历史。

位于毛乌素沙地天然风口地带的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这个曾经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地方,林木绿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跃升至现在的57%,“不毛之地”正变成“塞上绿洲”。昔日沙地不仅种出一片片绿荫,更“种”出了当地百姓的好日子。

植树造林,一任接着一任干

用一首民谣来形容往昔的右玉再贴切不过:“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

“当时我们这儿的山都是荒山,别说树了,草都没有几棵,风一吹沙子石头满天飞,迷得眼睛都睁不开。”今年70岁的李云生是土生土长的右玉人。20多年前,他承包下1.2万余亩荒山,满心盘算着开家农家乐。可谁也没料到,种树就耗去他这么多年,300余万株树苗在荒山上扎下了根,当初心心念念的农家乐,反倒没了踪影。

右玉人常说:想在这儿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个娃还难。当地无霜期仅有3个月,冬天冻得石头开裂,夏天旱得地皮冒烟,树苗成活率只有三成。

李云生在荒山上摸爬滚打20多年,最懂这份煎熬,“年年种年年死,苦受了一箩筐,钱也填进去一大笔。有时候真想撂挑子,可转头看见哪棵树苗冒出点绿芽,那点儿盼头就又撑着人往前挪。”如今再看他承包的山头,早已被层层绿意裹得严实。

李云生的坚守,只是右玉70余年治沙造林史的一个缩影。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