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与结构改革需共同发力
作者 黄益平
发表于 2025年9月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需求不足,二是信心不足,两方面又相互交叉影响。

其实,经济有周期、起起伏伏,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在需求不足时,我们需要加大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来平稳周期。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均已大幅提升。我们不仅需要短期内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更需要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力度要加大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框架有所不同,我们有时会使用数量工具,甚至会采用行政手段。中国的独特做法与国家处于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密切相关。当市场机制未完全成熟和健全时,非价格工具的效果可能更好。这样做有利于调控宏观经济。

在需求不足时,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可以帮助我们平稳周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平稳周期并非消灭周期,周期仍然存在。只要变得平稳,经济就可以实现更长期的增长。

提几点短期的政策建议供参考。

首先,应把追求温和通胀的重要性提高到与追求经济中速增长一样的地位。

当下通胀率相对较低。通常,老百姓不喜欢价格涨幅较快,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价格不涨,尤其是价格下跌,这对经济的伤害可能比价格上涨还要严重。

通俗地讲,很多人认为价格不涨说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指数稳定,但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在价格不涨的情况下,消费者不愿意接受涨价,生产者就无法涨价,他们就不可能给员工加薪,也不愿意投资,不会再雇用更多员工。消费者也就不会有新的工作,也不可能涨工资。

我们应该追求温和通胀,这对经济相对比较有利。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