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䔲草:秋来涣涧笑满川
作者 陈博君
发表于 2025年9月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中奇花异草最多的地方,必然是蘅芜苑。在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中,贾宝玉曾如数家珍地向众人介绍了一大堆生长在蘅芜苑入门处一块玲珑山石周围的花草。通过贾宝玉的介绍,不难发现,这些草本植物的名字都十分雅致,且古意盎然,因而被众人视为“异草”。

虽然这些“异草”的名字听上去很生僻,但大多都能在现代植物分类系统中找到比较明确的对应植物,只有一种名为“金䔲草”的植物,让人如坠雾里,搞不清其真面目。

盏盏“金灯”迷人眼

金䔲草究竟是什么植物呢?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从最直观的名称上寻找答案;然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其中根本没有“䔲”字的踪影,可见这是一个古代的专用字,在现代汉语中早已不再通用。

再寻迹《康熙字典》,方见“䔲”字,释义便是“金䔲”,一种草的名字。其实,早在南朝梁顾野王编排的楷书字典《玉篇》中,“金䔲草”之名便已有收录;不过,无论是在《玉篇》还是在《康熙字典》中,金䔲草似乎都只是一个专有名词,并没有其他别名。

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植物名称中,谐音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我国古代重要的声韵学著作《唐韵》记载,“䔲”与“灯”同音。因为灯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祥瑞,于是人们推测,在植物命名中,“䔲”很可能是“灯”的通假字,所以,“金䔲”应该是指“金灯”。

按照这样的思路,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了名称中带有“金灯”二字的草本植物上。以“金灯”命名的花草有不少。比如,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它们的假鳞茎经干燥后制成的药材都被称为“金灯”,又名山慈菇;再如,被称为“植物杀手”的旋花科外来入侵植物日本菟丝子,也有个美丽的别名叫作“金灯藤”;另外,灯芯草科也有一种植物叫“金灯芯草”……

在这一盏盏“金灯”中,究竟哪一“盏”才是金䔲草呢?经过专业人士的反复考证,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上:一种是酸浆,另一种是金花石蒜。

酸浆( 拉丁学名为Physalis alkekengiL. var. franchetii),又名金灯草、挂金灯、灯笼草,为茄科酸浆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较为低矮,株高通常在35~100厘米,茎直立, 单生不分枝; 叶互生, 叶片为椭圆至广卵形, 先端急尖或渐尖, 基部楔形或广楔形;花白色,单生于叶腋,花冠与花萼皆为5 裂的钟形。酸浆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圆球形的浆果, 果实表皮光滑, 色泽橙红, 藏在如灯笼般膨大的厚膜质宿存花萼内,名曰“红姑娘”,其形态特别可爱,味道也十分甜美,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水果。据国家植物园(北园)高级工程师赵世伟、康晓静分析研究,金䔲草应该就是这种别名“金灯草”的酸浆。

来自我国台湾的著名植物学者潘富俊则认为,金䔲草可能是另一种植物“金灯花”, 也就是金花石蒜。金花石蒜[ 拉丁学名为Lycoris aurea  (L'Herit)Herb],又名黄花石蒜、忽地笑、鬼灯檠、鹿归草、无义草、龙爪花、大毒蒜、铁色箭、朱姑,是石蒜科石蒜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鳞茎肥大,近球形,外有黑褐色鳞茎皮;长线形叶片基生,叶长可达60厘米,宽约1.5厘米;秋季开花出叶,先开花后长叶;花茎高达60 厘米,伞形花序,每个花序聚生5~10朵花,花色金黄或橙黄,花被边缘稍皱曲;蒴果具三棱,室背开裂;种子少数,黑色,近球形。

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挺翠出

那么,贾宝玉口中的金䔲草到底是茄科的酸浆,还是石蒜科的金花石蒜呢?为了进一步找到答案,我们不妨再去“金䔲草”这个植物专有名词的源头探寻一番。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