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国的药用昆虫——石蚕
作者 杨红珍
发表于 2025年9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多动植物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但昆虫一直繁衍至今,踪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这与昆虫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它们非常善于伪装,如善于模拟树枝的竹节虫、善于模拟兰花的兰花螳螂、善于模拟猫头鹰眼的猫头鹰蝶等。除了靠自身伪装,有的昆虫还会利用环境材料进行伪装,比如石蚕。

石蚕是石蛾的幼虫。石蛾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雌雄成虫交尾之后,雌虫将卵产于水中、水面或水面下的岩石和植物上。数日后,石蚕孵出。石蚕会用黏性丝将水中的石子、沙粒、树枝、树叶等黏结在一起,筑成一个坚固的巢,然后藏身其中,并借助水流的冲刷来保持巢的清洁和稳固。当你看见一根漂流的“小树枝”时,可能是石蚕正带着自己的巢在水中逛吃;当你看见一个静静躺在水底的“小石块”时,可能是石蚕正在静待食物送上门。

石蚕(鱼黄泽先/ 摄)
石蛾(陈之旸/ 摄)

筑巢高手

石蚕对水质要求较高,只有清澈洁净、无污染的水体才能满足它们的生存所需。石蚕身体柔弱,需要一层外壳将自己保护起来才能有效躲避天敌的伤害,所以一出生,它就会利用身边的材料给自己筑巢。碎石、叶片、枝条、蜗牛壳等都是筑巢的好材料。石蚕的下唇末端有一块不大的唇舌,唇舌上的腺体能分泌一种遇水迅速凝固的液体,凝固后就像丝线一样,有着很强的黏性。石蚕不仅用这种黏性丝将各种筑巢材料黏结在一起,还会将它涂在巢穴内壁,让巢穴更光滑、更舒适。石蚕每蜕一次皮,体形就会更大一些,这时它会重新筑一个新巢,直到变为成虫离开水体。

石蚕的巢很结实,虽然看上去密不透风,其实顶端有一个小孔。水流通过这个小孔持续流经石蚕的呼吸鳞毛,石蚕不停摆动腹部加速水流进出以进行气体交换;取食时,石蚕也能从这个孔中探出头来。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