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夏日的热浪席卷夜市,炭烤生蚝的香气与冰镇啤酒的清凉交织成夜宵的序曲时,一场隐秘的“肠胃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近年来,诺如病毒在我国多地掀起持续性感染浪潮,从西南边陲的雨林到西北腹地的平原,再到人员密集的大都市……诺如病毒如“隐形刺客”一般,借助现代社会的流动性网络,织就了一张无孔不入的感染之网。
跨季节的“顽强”病毒
诺如病毒,这种被贴上冬季传染病标签的病毒,正以惊人的适应性改写着生存法则,在人类最松懈的时刻发起攻击。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夏季(6—8 月)检测的158 例急性胃肠炎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数为39 例,阳性率为24.68%。同时,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变异速度每年以20% 的基因重组率突破人体的免疫防线, 远远超过了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2015年,科学家在解析诺如病毒时发现,其病毒表面存在11个关键变异位点,这11个位点的变异就像不同的面具,使人体免疫系统无法认出其真实面目。诺如病毒的遗传密码是一条由7500个“ 字母” 组成的单链RNA(核糖核酸)构成的。这条RNA链上有3 个开放阅读框, 它们是3段连续的核苷酸序列。我们可以将开放阅读框理解为设计RNA的图纸,通过它们便可以对RNA进行编辑。其中第二张“图纸”专门生产病毒的盔甲——衣壳蛋白VP1。这副盔甲的表面布满了突起,它们如同可更换的“钥匙”,每年以20%的变异率重组,使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这种遗传结构赋予诺如病毒惊人的进化速度,例如,2021年日本爆发的诺如病毒疫情中,研究人员在从同一批感染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中发现了3种亚型共存的现象。
除了变异速度快, 诺如病毒的顽强生命力也令人惊讶:病毒可以在4℃的环境中存活数周; 在- 20℃的冷冻环境下保持感染力超过2年; 可在pH2.7的强酸环境中存活3小时, 能轻松突破胃酸防线;对浓度为70%的乙醇、季铵盐类消毒剂完全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