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频繁举办人形机器人比赛

宇树H1“福兮”机器人在蛇年央视春晚上一舞成名后,人形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与之相关的各种比赛也纷纷涌现。4月19日,北京举办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4月24日,无锡举办“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5月25日,杭州举办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5月29日,上海举办“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机器人比拼给汽车贴标签、清理垃圾,还可以参加足球挑战赛。8月15日,北京举办“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是全球首场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亮相,为什么多集中于赛场呢?主要原因是,无论是在体能、运动技能,还是在感知、高级智能上,人形机器人都还未达到替代人类的水平,因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举办比赛只是从多个角度测试它们,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人形机器人比赛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体能测试为主,另一类主要测试其综合技能。然而,以目前的比赛情况看,无论是体能,还是综合技能,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就像是婴幼儿时期的人类,还在蹒跚学步。
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为例,这场比赛旨在检验人形机器人的质量、速度和性能,然而,比赛过程却“花式”暴露出人形机器人的缺陷。有的机器人在奔跑过程中头部掉落,有的跑了一半就倒地不起,还有的需要工作人员在后面保护才能完成比赛。最终,获得第一名的机器人是“天工Ultra”,成绩为2小时40分42秒。人类男子和女子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分别为56分42秒和1小时2分52秒。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