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有哪些别称

番薯,原产中美洲,至少在5000 年前被驯化。这样一个“神农未见,本草不载”的植物,现已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得到广泛栽培。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除作主粮、零食外,块根也是食品加工、酒精制造工业等的重要原料;同时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总之,番薯具有多元的功能和价值。中国长期是番薯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古时,番薯是颇受王朝国家、地方社会与升斗小民青睐的“救荒第一义”。早在明万历年间,番薯就在福建、广东一带发挥了救荒作用,徐光启的第一部农书就是关于番薯的《甘薯疏》,他开创性地提出了“甘薯十三胜”,细数番薯的优点,并为后世所因袭。入清后,番薯更是为乾隆皇帝所看重,他三令五申劝种番薯,陈宏谋、陆燿、方观承、何裕城等地方大员群起响应,在历史上类似案例也不多见。
番薯入华时间不长,到现在也就500多年的历史。和其他外来作物一样,番薯也经多个渠道进入我国。中国文化多样、方言各异,加之其品种迭出、形态各异,造成了番薯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番薯之名源自明代福建巡抚金学曾,他在《海外新传七则》中说:“薯传外番,因名番薯。”自此,番薯之名由福建流布大江南北,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称谓。
番薯的英文名为sweet potato,字面意思为甜的马铃薯。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马铃薯(potato)先传入欧洲,番薯传入欧洲之后,为了区分二者,便称呼番薯为sweet potato。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