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酸鱼
湖南湘西苗族风情浓郁,一些风味食品颇有特色。苗家人最擅长制作且十分喜好的酸鱼,便是独步天下的宴中“十八碗”名菜之一,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苗家酸鱼必须用苗家在自家水稻田里放养的膘肥体壮的鲜活鲤鱼制作。这种鱼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游弋于青青秧苗之间,水稻扬花时,以漂浮在水面的稻花为食,因此得名“稻花鱼”。
制作酸鱼时,先将鱼放在木盆里用清水养一天,待鱼鳃里的泥土全部吐净,剖去内脏,不去鱼鳞,置于坛里,撒上一些辣椒面、盐,再与生姜、大蒜、香料拌匀。三四天后,将坛中鱼取出,在坛底放上一层米饭。铺一层鱼,再撒一层小米面或玉米面,每层都用手压实。然后密封坛口,存放两个月后,鱼产生酸味,便可取出食用。
酸鱼做法多样,既可红烧、炖煮、油炸,又可火烤、清蒸或煲汤。但尤以油炸吃最佳,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将酸鱼炸至表面金黄色,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是湘西苗家人的最爱。
相传在古老的年代,苗家人和客家人经常打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