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龋齿的防治策略
作者 白肖佩 付素文
发表于 2025年9月

龋齿是老年人高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老年人龋齿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带来疼痛困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危机。随着增龄性生理改变、膳食模式转型及口腔护理行为弱化,老年人群龋齿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该病不仅会造成牙体组织损坏,更可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继发感染,导致咀嚼效能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系统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龋齿的成因

生理因素  增龄性唾液腺功能减退导致唾液流量减少、成分改变,削弱了唾液的机械冲刷作用及免疫防御功能,造成口腔微生态失衡。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引发牙龈萎缩,导致牙骨质暴露面积增加,而牙骨质较牙釉质更易受酸蚀侵袭,显著提升根面龋的发生风险。

口腔卫生习惯  视力减退、手部关节退行性变等老年性改变,造成口腔清洁操作难度增加。部分老年人存在刷牙频次降低、牙线使用率不足等问题,导致牙菌斑生物膜在牙面滞留,形成局部酸性微环境。

饮食因素  老年人膳食常呈现高碳水化合物特征,精制糖摄入比例上升。牙齿缺失导致的咀嚼功能受限,促使老年人选择软质黏性食物。这类饮食更易附着于牙面及义齿修复体表面,为产酸菌株提供代谢底物。

相关疾病及药物影响  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病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口腔健康。抗高血压药物中的钙通道阻滞剂可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环境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植;抗胆碱能药物导致的口干症状则直接降低口腔自洁能力。

老年人龋齿的个体化防治策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可通过专业护理人员采用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动态记录牙周探诊深度、龋齿活跃度等指标,结合年龄、用药史等危险因素进行风险分层,生成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依据国际牙科联盟(FDI)标准,对无牙颌患者实施年度全口检查,对义齿修复者增加基牙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人群采用荧光检测仪辅助诊断。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