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识、检、防
作者 李想
发表于 2025年9月

餐桌聚会固然美好,但当我们乐在其中时,幽门螺杆菌也在悄然传播。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接近50%,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并且家庭传播率高。它的存在会引发很多胃部疾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特别是在胃的幽门部。这种细菌具有特殊的形态,有时呈杆状,有时呈螺旋状,因此得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能够在强酸性的胃环境中生存,尤其常在胃黏膜及细胞间隙中存活,并且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其自身携带的尿素酶能够将人体内的尿素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呈碱性,可以中和胃酸,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繁殖环境,从而在胃部生存下来。

幽门螺杆菌能够黏附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并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分泌的物质逃避胃酸的杀灭,从而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这种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