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同地名现象
在诸如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不少地名与中国地名很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的。这种重名现象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历史上我国对汉字文化圈国家的文化影响说起。
宁波一直是古代中日贸易的核心港口。自唐朝以来,以日本僧侣为主体的遣唐使、遣宋使、遣明使,通过这里将书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技艺带回日本。久而久之,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日本不少寺庙的建筑格局就搬自中国浙东地区的寺庙,甚至出现了寺庙名、寺庙相关的山名也照搬的现象。
浙江的四明山是宁波最重要的山脉,天台山则是台州最重要的山脉,而在日本也有以四明和天台命名的山体——横跨京都府京都市、滋贺县大津市的比叡山,就有天台山的别称。该山最高点是两县(府)交界的大比叡与京都市左京区的四明岳。天台山、四明岳显然是借用了浙东的天台山和四明山之名。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禅师与任翻译的弟子义真及另一知名高僧空海,从日本遣唐使始发港肥前国田浦(今平户)出发,于次月下旬抵达明州(今宁波),之后前往台州学习。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