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养宠物 居然比现代人还讲究
作者 青衣
发表于 2025年9月

开辟专门的宠物市场,提供宠物美容服务,下聘礼签契约领养猫咪……宋朝人对养宠物的热情丝毫不逊于现代人。

中国人养宠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狗、猫、鸟、鱼、鸡等都是古人喜欢养的宠物。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养了一只猴子,并且在宫廷中为它建造了住所和玩具。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甚至养过一头大熊猫,在后世考古中,人们在她的陵墓中发现了大熊猫的骨头。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城繁华热闹,城门附近都有集市,宠物市场便在其中。

到了宋朝,宠物市场慢慢出现,养宠物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宠物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大到大象、狮子、老虎,小到蜂猴、山獭、蛇、土拨鼠、狐狸、金凤鸟、玳瑁……各种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能在宠物市场上找到。

最早的宠物产业链

据宋朝文学家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的大相国寺,每月初一、初三、十五等特定日子都会举办大型集会。届时,管理者会在正南门处专门开辟一块区域,用于交易飞禽猫犬等各种动物,让市民们大开眼界。

市场里有专门贩卖鹰隼的摊位,来自各地的猎鹰客商在这里交易名贵品种;而在夏秋之交,成车的鹌鹑被运进城,价格便宜到只要两文钱一只。不过,最让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是来自异域的珍禽异兽,比如一种会倒挂着睡觉的五彩小雀,因为习性独特被视为奇珍,一只能卖出五十万钱天价。

除了倒挂雀,还有一种产自陕西中部的鸟在市场上很值钱,这种鸟名叫秦吉了,能模仿人说话。据传北宋时期,四川长宁军(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有人就养过一只,一位夷族首领想用五十万钱买下它,主人告诉秦吉了,自己现在很穷,打算将它卖掉。话音刚落,就听秦吉了回答:我是汉禽,不愿进入夷族地区。然后用力挣扎,最终力竭而亡。

在汴京的其他角落,各种宠物交易同样热闹。北宋初年,绿毛龟一度被视为祥瑞之物,一只能卖到几十贯钱。到北宋中后期,这种宠物随处可见。苏东坡在友人吕大防家看到绿毛龟时,就打趣地说:这玩意儿现在到处都是!

实际上,当时的宠物市场不仅卖宠物,还提供配套服务。譬如,在家养马就有人每日送草料上门,养狗就有人送饧糠(一种由谷物加工成的饲料),养猫则供应鲜鱼。陆游就曾因为没钱给家里的猫咪提供毛毡和小鱼干而惭愧。

到了南宋,宠物经济更加发达。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