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作者 文思敏
发表于 2025年9月
2024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名单入围作家的访谈现场。

8月1日,第八届2025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初选名单揭晓,一共17部青年作家的作品入选。今年文学奖的主题是“时间永远分岔”——灵感来自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

从2018年首届至今,历届入围和获奖的作家及作品——双雪涛《猎人》、班宇《冬泳》、林棹《潮汐图》、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郑执《仙症》等——逐渐构成了近10年来中国青年文学的一组群像,不仅见证了青年作家们的成长,也逐渐在中国文学界积累起一定的专业认同度和行业影响力,为当代华语文学生态留下了印记。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创立的一大初衷,正是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华语青年作家,每年的首奖得主将获得30万元人民币的写作支持。请注意这个奖项的前缀——宝珀、理想国,其中,理想国是知名文化出版机构,而宝珀(Blancpain)是一个来自瑞士的高级制表品 牌。

宝珀创立于1735年,1992年加入瑞表集团(后被合并为斯沃琪集团),最早于1996年通过系列巡展在中国露面,2000年开始通过代理商开设特约零售店,内地首家官方专卖店在2008年选址上海南京西路。这个高端制表品牌入华的业务拓展历程适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产和富裕阶层壮大。根据行业媒体的报道,截至2010年,宝珀在中国市场的销售10年间增长了60倍。

宝珀售价昂贵,目标客户群体主要为鉴赏家、收藏家和追求独特品位的精英阶层。与其他同等级高档腕表类似,宝珀也会强调品牌复杂的机械制表技艺、严苛的制表要求和完整的“制造厂”体系,其官网目前展示了200余款腕表产品,定价在人民币7.3万元至463万元。

在奢侈品行业,通过与文化艺术的联动来表达自身品牌诉求的市场手法并不少见。奢侈品品牌天然是艺术发展的推动者。VincentBastien在阐述奢侈品品牌的经典之作《奢侈品战略》中指出,奢侈品与艺术同源,在最早的人类墓葬遗迹中发现的随葬品既是奢侈品,也是艺术品,它们共同承载了人类超越实用性的精神追求。而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艺术创作者依赖财富阶层提供经济赞助的证据。

过去20年是全球奢侈品的黄金期,行业增长迅速,参与文化和艺术方向的项目属于各公司品牌建设的“标准动作”。比如,路易威登、卡地亚、爱马仕等品牌都有自己的艺术基金会,并通过基金会常年举办艺术展览、评选奖项、赞助双年展等,香奈儿则长期支持女性电影创作者……大多数品牌在文化领域的动作,更倾向于赞助艺术、时装、电影节,乃至体育赛事,因为它们更容易被“看见”,也更容易传播。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海报

但宝珀选择了文学,而且是在中国从零开始设立一个严肃文学奖项并持续运营。文学是一个传播速度慢且受众群体相对较少的领域,不会立竿见影地带来声量。这个小众的选择,在行业里显得特别。“宝珀不是突发奇想去做公益或文化,而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和品牌DNA一致,值得做,符合品牌精神,才理所应当。”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信嘉说,“一个品牌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取决于它的世界观。”

廖信嘉是宝珀中国区的负责人,是将宝珀带进中国的1号员工,也是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关键推动者。“我们的愿景就是为这些青年作家提供一个舞台,提供一盏聚光灯,让更多人看到他们。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长的、不知终点的马拉松比赛,当他们在孤独地跑,需要有人给他们递瓶水,鼓励他们。”廖信嘉 说。

设立文学奖的想法源自廖信嘉和曾担任宝珀品牌文化大使的梁文道2017年的一次闲谈。廖信嘉对《第一财经》杂志回忆,当时梁文道提及,中国文学界有一个明显的缺口:没有一个像英国的布克奖或是日本的芥川龙之介奖那样的专业文学奖。已有的大型文学奖项已经很成熟——比如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但评选周期太长,4年一届,评审机制也偏保守。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