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下旬,正值“23·7京津冀暴雨”两周年之际,卓明信援支援团队负责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副理事长郝南组织了对当时受灾区域的回访,包括大石河和北拒马河流域沿线共计15个村落、异地搬迁安置点和重新翻新的村落、民宿等不同业态。参与回访的有基金会成员、社会工作者、气象播报员,和水利工程、社会学、人类学、城市规划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成员有复合的背景,郝南希望借此能更好地了解村民当时的处境以及现在的恢复情况,挖掘更好的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极端天气的方法。《第一财经》杂志记者也在这支队伍 中。
没想到,回访刚结束,洪灾就再次袭击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7月末,北京遭遇的新一轮连续极端强降雨,引发多地洪涝灾害。据人民网报道,7月23日14时至29日7时,密云区最大累计降雨量566毫米—超过了2024年北京汛期全市降雨量之和。截至8月7日,北京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等各项工作仍在持 续。
两年前受灾的人正在逐步修复自己的生活,而最新的受灾者们在学着接受现实。


密云农场
7月28日早晨5点,北京市密云区朱家湾某农场主早起遛弯时,发现水已涨至农场院落中将近1.2米的高台。他赶忙去叫醒还在熟睡的云焰星一行 人。
被叫醒后,云焰星等6人开始慌乱收拾东西,准备撤退到30米外的农场大门口。他们是商业拍摄团队,原计划第二天一早拍摄这座农场。云焰星此前收到了暴雨预警的短信,但他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周边的清水河彼时并没有上涨迹象,而他们离河道还有一段距离。
然而农场的水位正迅速上升,几分钟后,没来得及拿全拍摄设备的云焰星等人冲到大门口时,发现院里的水已将近两米深,很多汽车被冲走,大门口被冲成一个很大的河道,流速很快。
密云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三面环山,西南方向开口,中间地势平缓,这种地形更容易让降水聚集。据新华网此前报道,北京北部持续出现强对流天气,对流产生的下沉气流被北部的燕山山脉和南部的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挡住,新催生的对流替代了原来的对流,就形成“列车效应”——一连串的对流云团先后影响密云,就像列车的不同车厢先后驶过,使得密云长时间持续降雨。
云焰星等人先是站在漂来的椅子上,水位没过椅子后又站上了大桌子,顺便把农场里的狗也救了上来,之后又把椅子架在桌子上——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动作能尽可能快于不断上涨的水位,如果水位再涨,他们就得爬到屋顶上去。
“我们虽然都套了救生衣,但有几个队友不会游泳。”雨很急,气温也降至16摄氏度左右,在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云焰星等人预计,以自己的体能最多还能再扛两小时,再往后就要失温了。而此前天气预报显示,暴雨会下一整天。此前七嘴八舌讨论撤离方案的一行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已拨打了119,当下能做的只有等待。
水位没过了空调室外机后,终于在7∶41开始慢慢下降。此时,云焰星等人给家人打了电话。“我们之前一直没有给家人打电话,因为心里也没底。”云焰星说。
云焰星打完电话后,手机就没了信号,等到雨停已是9∶20,天也渐渐放晴。一行人赶紧撤退,但四周都是漫到大腿的泥浆,“走一步就往下陷,有些地方我直接半躺着、跪着过去的”。暴雨后村里断电,农场山上的养鸡棚内温度升高,2万多只鸡都被热死,初步统计损失有五六百万元。云焰星等人在沿途看到,直径约40厘米的树都被连根拔起,树皮也被剥掉,只剩下淡色、光秃的树干。走过各种羊肠小道,他们终于沿着高速走到了密云城区。
云焰星用携带的摄像机记录下了洪水来临时他们的自救过程,视频的结尾,团队里的一位大哥翘着腿坐在椅子上点了一根烟:“活着比什么都重 要。”
怀柔民宿
7月29日,通往崔建民宿的安西路终于抢修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