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李晓明第一次来到广东省东莞滨海湾新区考察未来校园时,眼前是一片鱼塘,但他知道,几年后,这里将矗立一座占地近2000亩的新型大学。
现年68岁、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的李晓明,3年多前受北大老同事田刚院士邀请一起筹建大湾区大学。其首个校区坐落于松山湖——20多年前,松山湖地区同样是一片农田,但如今已发展成为高新技术园区,吸引了华为等企业入驻,国家级的大科学装置也落户于此。滨海湾校区则将成为大湾区大学主校区,计划于2027年开始使 用。
“在我这个年纪还能参与从0到1的事情,很难得,这在成熟的大学里基本不可能做到了。”李晓明对《第一财经》杂志说。2022年8月,他正式受聘为大湾区大学(筹)副校长及教学负责人。
不仅仅是见证一所大学从一片鱼塘里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科研楼宇相继建成,自己的同事从二三十人逐渐增加到几百人,更重要的是,李晓明相信,在一所全新大学里,他可以实践一些新想法。
近几年,从零开始快速建成的新型大学不只大湾区大学一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8所学校一起被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概念首次正式提出;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首次将“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纳入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是新大学?
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均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为办学特点,也被称为“第四代大学”。其中,公立的大湾区大学以及民营资本参与的福耀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是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高起点”的确名副其实。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的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如今已身“双一流”行列。而大湾区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和西湖大学今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均对标985高校——大湾区大学在广东的分数线与本地的华南理工完全一样;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的分数线超过中山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南开大学;西湖大学在重庆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南京大学。
高分数线曾一度引发争议。有人表示担忧:
新大学的高分数线是在招生名额普遍在100人以内的前提下,结合一时的流量达成的,可能只是短期的狂热;这些新大学承诺的教育质量并不一定能长期兑现,实际的教育水平可能与宣传不符。社会上甚至不乏讥讽:放弃有深厚积淀的985大学而转向新大学的学生是“脑子进水了”,他们会成为教育试验的“牺牲品”。
即将成为福耀科技大学首批本科生的黎语安对此并不认同。今年,他的高考成绩在湖南全省处于前1%的位置,但他却认为,能进入福耀科技是自己“高攀了”,靠的主要就是自己“比别人的认知超前一些”。事实上,黎语安是在填完志愿后才知道福耀科技大学的。深入了解之后,他划掉了志愿表上的985大学。
资源配置比是选择这些新型大学的学生普遍提到的一个原因。
今年高考结束后,刘洋在考虑志愿填报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所高校每年招收几千名学生,真正能分配到每人头上的资源有多少?”他和很多同学一样曾经也十分看重“双一流”、985、211等头衔,但在研究了各高校的预算规模和师资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新型研究型大学,最终,来自广东的他选择了大湾区大学。
对于首届本科生,大湾区大学招收人数为80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招收70人,福耀科技大学仅招收50人,这意味着这些大学的师生比可达3:1至6:1,而中国985高校的师生配比普遍低于1:10。此外,这些新型大学的经费都数以亿计,学校硬件设施现代,宿舍配有洗衣房,校内甚至有健身房。
新型大学大多还能为学生提供海外访学的机会。一名西湖大学学生曾对《第一财经》杂志透露,大一时就有海外大学到学校宣讲,学生大三时可以选择去海外大学访学,届时能和当地教授建立联系并真正参与到他们的实验中;福耀科技大学的学生只要符合一定标准,大四时可以去意大利排名第一的米兰理工大学交流,并有机会同时获得该大学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