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多月前,周薪吉经历了今年最忙的一个月。因为每天要从早到晚地直播讲解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他暂住在公司附近的酒店。他本硕博都就读于复旦大学,做过6年大学辅导员,2020年开始做教育自媒体,目前全网已积累超600万粉丝。此前,他主要在网上发布高考志愿填报的科普视频,今年是他第一次走进直播间。
他的一个明显感受是,2025年家长们在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重视程度远超院校、地域等其他因素。“家长就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专业要学啥;第二,就业方向;第三,薪资。不聊这些,直播间就掉人。”周薪吉告诉《第一财经》杂志。而且,家长们对热门专业的偏好近乎执着,“除了不能报工科的,其他都要报工科。学生本人可能不太想报,但家长都会问工科。就算是问理科专业的,也是问未来怎么曲线救国地转到工科。”他说。
社交平台上海量的信息向广大学生及家长们普及并放大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使得他们提前开始为未来焦虑。在害怕人错行、渴望人对行的简单逻辑下,他们将填报志愿当作奠定学生未来命运成败的关键。由此也催生了一类新兴的服务:志愿填报辅导。
除了回答周薪吉总结的经典三问,家长们更渴望获得一些更为“内行门道”的信息,例如哪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有着不为外人道的就业优势,或是结合孩子情况量身定制一个巧妙地“捡漏”好专业的报考方案。大家熟知的张雪峰就是因为掌握了全国庞大的高校录取与就业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建议,而成为升学指导领域的头部博主。
不过,周薪吉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张雪峰直播间的流量也出现明显下滑:5月到6月时,其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数约3万,而往年这一数字为10万。他分析,核心原因在于这个行业涌入了大量新参与者,导致流量被极度分散。据周薪吉说,今年人行的人数约为去年的3到5倍。企查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扩张态势:截至8月22日,国内现存高考志愿相关企业共1197家,其中46.73%的企业成立于近3到5年;从新增注册量看,2024年共新增33家,今年截至目前新增37家,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此外,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赶在今年高考报志愿前推出了最新的基于大模型的AI志愿填报产品。
随着个人、机构和大平台的扎堆涌入,志愿填报服务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产业。但这些服务真的解决了家长和学生们的报考难题吗?
就业为主的志愿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究竟想填报怎么样的志愿。
7月,百度发布了《2025高考数据报告》,热搜专业榜单的前十名被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类专业包揽,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位居前三。而2024年热搜专业榜单中的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则跌出前十。
近几年,理工科持续升温已经变成了一个热议话题。周薪吉统计了今年500所院校的录取情况,并和去年的做了比对。他列举了10所分数上涨非常多的学校: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北大学——这些学校几乎都是以理工科见长。其中,西北工业大学的录取分数跃升最为突出。这所曾在985高校中排名稍靠后的大学,凭借着航空、航天、航海等强势专业,成为“国防七子”之一,今年物理类在全国各省的平均分排名已升至第14位。
周薪吉的直播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现在聊理工学校比聊综合学校有热度。举个例子,同城的‘双子星’学校,复旦和上交,上交更有热度;华科和武大,华科更有热度;交大和南开,天大更有热度;川大和成电,成电更有热度。”周薪吉说。并且,家长们爱听热门工科专业,“还得是聊热门的‘新工科’,聊其他工科比如能源动力、材料、航空航天,也会掉人,聊文科会把1000人聊到200人。”
所谓“新工科”,指的是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融合传统工科与新兴技术的专业。2017年,教育部接连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新工科”建设工作。如果翻看近5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发现国家正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想要降低就业不确定性的考生和家长们来说,关注新工科的逻辑非常简单:国家正在积极发展相关行业,因此这些行业未来会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

此外,与编制相关的专业也成了考生和家长眼中的“香”。多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老师向《第一财经》杂志表示,今年官校、军警校走红,录取分数涨幅明显。读军校意味着入学即入编、毕业即有岗,能直接规避就业不确定性——更多人报考公费师范生也是类似的逻辑,尽管今年师范专业的录取分数整体下跌了。浙江舟山的屠老师自2004年前后便开始义务指导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她表示,二十多年来,自己只帮助过一个学生报考军校,“以前大家都不要军校的,觉得约束多、发展路径相对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