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谊”邂逅新朋友 北京友谊商店华丽重生
作者 张于惠子
发表于 2025年9月

当60载光阴在建国门外的红砖墙镌刻下岁月的印记,当尘封的院落重新洒满使馆区的阳光,北京友谊商店这座承载着中国涉外商业记忆的地标,正以一场轻干预的革新,完成从历史符号到城市生活新客厅的华丽转身。它的重生,不仅是一个商业体的逆袭,也是关于城市记忆再生、空间价值重估与文化自信重塑的宏大叙事,更是一座城市在更新浪潮中对历史敬畏与未来畅想的完美答卷。

从封闭院落到城市绿洲的空间革命

1964年,北京友谊商店在第一使馆区的核心地带诞生,以对外窗口的姿态书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商业传奇。然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这座曾因进口家电、稀缺商品而万人追捧的商场,在新世纪的商业洪流中渐显沉寂,封闭的院墙内,9000平方米空间长期闲置,仿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转折发生在2024年的改造现场。决策者挥下打开院墙的关键一笔,将仅限内部使用的停车场夷为800平方米开阔草坪,让阳光与绿植穿透decades的隔阂,直抵城市肌理。正如北京友谊商店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刘杰所言:“打开院子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这步棋走对了。”这一步,是向城市开放的宣言,是历史空间与当代生活真正握手的起点。

这并非简单的空间转换,而是一场颠覆式的理念革新:保留1972年建成时的建筑原貌,砖墙斑驳处尽显岁月质感;将冷冻机房、公务车库、员工食堂等工业遗存,转化为精酿酒吧、网红餐厅、咖啡聚落,让每一块老砖都成为新故事的注脚。如今,站在友谊花园的草坪上,抬头可见“国贸三件套”的现代天际线,低头能触碰到20世纪的砖石温度,这种时空折叠的魔幻感,正是“最小干预激活最大价值”的生动诠释。

多元生态的商业破圈

在传统百货纷纷陷入千店一面困局时,北京友谊商店以反套路的姿态重构商业逻辑。主楼三层,3000平方米的超级转转全国首店横空出世,奢侈品包袋与复古相机在灯光下交相辉映,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中古博物馆;四层的好客舒旅青年旅社,用设计感客房迎接来自全球的背包客,延续着“友谊”二字的涉外基因;医疗美容、体检中心的入驻,更打破了商业体的功能边界,构建起“娱、食、购、医、展、住”的六维生态。

本文刊登于《时尚北京》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