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 让设计在理性与人文间生长
作者 董潇
发表于 2025年9月

深耕设计行业十余年,佳简几何联合创始人魏民亲历了中国设计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他以兼具商业价值与人文温度的作品,诠释工业设计作为理性与人文交汇点的深层内涵。多年来,佳简几何服务版图广阔,覆盖微软、腾讯、字节跳动等全球领先企业,及小米、OPPO等新消费品牌,用设计为企业赋能。

在理性与人文间找到自洽

“我没有选择设计行业,是这个行业选择了我。”回溯专业选择时,魏民坦言工业设计的独特性深深吸引了他。在众多艺术类学科中,工业设计关联商业逻辑与量产可能性的工业化属性,让它区别于传统艺术学科——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洞察群体共性需求,将问题转化为可生产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用户需求的规模化满足。

从业十几年,这份认知不断被印证:工业设计是理性与人文的交汇点,既需前瞻把控供应链技术,又要深度理解社会文化变迁。这种独特属性让魏民在设计之路上不断探索,也为他与各类品牌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理念基础。而这个行业最让他着迷的,正是其理性与深度的特质,以及创造带来的永恒新鲜感。魏民解释,设计要求从业者对社会人文有深刻洞察,同时对供应链、前沿科技有前瞻性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要面对全新的问题和行业,核心工作就是创造。人类获得快乐的底层源泉有两种:创造和消费,设计师恰好同时扮演这两种角色,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不可替代的职业满足感,这份工作永远不会枯燥。

随着阅历增长,魏民看待事物的角度愈发丰富。设计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但他对社会资源、组织运行、人文规律和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入,这让他在设计时能调动的资源和方法更广阔。从技术端看,解决方案更靠谱务实;从人文端看,更能通人性,精准捕捉用户需求与文化潮流变化。这种复合能力的积累,让设计输出更具商业实效性,也让行业话语权随经验自然沉淀。

拆解设计的内核与标准

被问及什么是设计时,魏民强调设计的定义具有时代流动性,但内核始终不变——设计是问题解决的媒介。在产品设计领域,这一内核体现为通过创新路径平衡功能、美学与价值,为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优化方案。真正的设计边界远不止于此,它需要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经济、技术、供应链等多学科知识,在权衡复杂因素后提炼最优解,为用户或世界提供全新的问题解决思路。

本文刊登于《时尚北京》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